半书房|打造老年人需要的公共文化空间


半书房|打造老年人需要的公共文化空间


当前 ,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开放时间决定了“一老一少”在使用公共文化设施方面具有更大的可能性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 除了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之外 , 其需要的文化生活也应重视 。但在我国人口结构迅速走向老龄化的同时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空间应如何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对功能进行完善和调整?



1
老年人需要怎样的公共文化空间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亿 , 占全国总人口的18.7% , 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比重持续增长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 在努力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 促进国家老龄事业发展的过程中 , 需要以公共文化空间承载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 。


能够保障和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SPRING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 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相比于青年人和中年人 , 老年人具有更强烈的意愿、更充足的时间 , 以及更充沛的精力参与精神文化活动 。一方面 , 老年群体通过线下文娱类活动探索自身兴趣爱好 , 丰富精神世界 。广场舞、太极拳、合唱等多样的活动在充实老年人生活的同时 , 更多地为老年人提供了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 。另一方面 , 老年群体也积极融入互联网生活 , 开辟其精神文化活动的网络空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12月 , 我国已有近2.6亿“银发网民” , 老年人以互联网为媒介接触文化艺术作品 , 也利用新媒体手段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 , 进行自身价值的输出 。因此 , 公共文化空间不仅要为老年人提供活动的场所 , 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 为其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便利和支持 。


能够实现和丰富老年人的现实社交需求
SPRING
在数字化和网络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 代际沟通成本显著提高 。老年人急须通过各项可参与的社交活动拓展自己的社交圈 , 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对于老年人来说 , 通过兴趣社交、区域社交等社交模式 , 不仅可以通过展现自己 , 收获他人的肯定 , 也可以在活动中与他人实现情感交流 , 从而开辟新的交友圈层 。此外 , 经常参加社交活动也有利于老年人保持生活自理水平 , 保持自身认知、交流和思考的能力 。在自身社交习惯和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下 , 老年人的社交活动主要以线下模式为主 , 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可以承载此类活动的场所 , 可以通过保证参与人员的在场性来促进老年人之间交流的有效性 , 为满足老年人的社交需求提供一个平台 。


能够体现和承载老年人的价值创造能力
SPRING
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往往大于物质需求 , 更多关注自我实现和价值创造 。公共文化服务要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关爱 , 关照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 给老年人创造继续发挥余热的舞台 , 使“老有所用 , 老有所为”成为可能 。鼓励老年人参与文化艺术创作 , 推进老年艺术团、志愿联盟等公益组织的创立 , 以充实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为老年人排解孤独 , 为老年人带来精神力量和愉悦感 。老年人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积累 , 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 。着力推动老年人力资源的挖掘 , 以实现老年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为目标 , 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端口 , 合理谋划设计老年人工作岗 , 加快探索老年价值创造平台的服务实践 , 让老年人转变成一种新型公共文化建设的“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