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和北芪有什么区别

北芪和黄芪的区别?
北芪特指产地东北的黄芪,仅此而已,所谓道地药材,药味和药性要优于普通黄芪北芪与黄芪的区别有哪些?
黄芪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强心抗衰老的作用 。党参甘平,有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的功效 。但是很多人都知道听过黄芪,也知道有北芪这种药,于是很多人都会混淆,不晓得这两种药到底有什么区别联系 。
北芪是黄芪的一种,是生长在北方的黄芪 。也有南芪,南芪效力与北芪相仿,但没有它温热,十分适合南方补益之用 。而黄芪是正名,北芪是冠以产地名的称谓 。中药以产地、形状冠名的有很多,比如川连、鸡爪连都是黄连,因其产于四川、形似鸡爪而得名 。
黄芪的别称还很多,比如北芪、锦芪(金井玉栏)、绵芪、二皮、炙芪、红芪等等不一而足 。南方人管北方生产的黄芪统称为“北芪”,不过“北芪”和“正北芪”可不是同一个东西 。正北芪只有山西浑源才能长出来,所含皂苷含量是其他黄芪的几倍,而且还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
一般黄芪普通人吃吃还是可以的,如果是老年人或者体虚的人吃了几乎没什么作用 。但是正北芪的功效却非常好,特别是中老年人吃了效果非常明显 。中国这地儿,数广东人最会吃,浑源当地的正北芪几乎全部出口到广东、浙江等地,加上产量稀少,就连同仁堂都买不到真正的“正北芪”,而所售“北芪”多是内蒙、东北等地多产 。
总之呢,正北芪可是个好东西,不过千万不要以为“北芪”就是“正北芪”哦! 。
北芪和黄芪有什么区别
北芪:别名黄芪,为双子叶豆科植物黄耆或内蒙黄耆等的干燥根
。黄芪含蔗糖、葡萄糖醛酸、粘液质、数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甜菜碱
、叶酸 。
性味:气温,味甘,平 。
功能主治:补气升阳,补气摄血,补气行滞,补中益气,去瘀散结,益气固表,补气益阴,利水消肿,温里散寒,托脓生肌,强体质,延年益寿 。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内伤劳倦,脾虚泄泻,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 。


黄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 。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 。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 。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 。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 。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 。有上述症状的人,冬令吃些黄芪有益处 。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 。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中医有一个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风散”,有三味药,主药就是黄芪,是可以用来治疗经常性感冒的 。
因为身体虚弱,或者年纪大了的人,往往下肢有些水肿 。如果属于“气虚”,也可以常服黄芪 。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肿,中医治疗时,黄芪有时也是常用的中药 。
所谓“托毒生肌”,意为手术后伤口容易恢复,或使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 。
服用黄芪,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个人体质不同适量服用,黄芪的吃法很多,现介绍几种:
1、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 。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 。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
2、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