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幼子杜甫原文及翻译 忆幼子杜甫翻译

杜甫写诗,总是寻求打破常规,出乎人的意料,尤其是他的独到构思,我们能读懂其中的妙处,可是几乎没人能想得这么曲折 。
比如他思念幼子写的一首诗,读起来很奇怪:整首诗都在写对幼子的思念,颈联却突然写景,让人莫名其妙 。
但如果您读懂了其中的妙处,就只剩下叹服:诗圣的脑回路果然不是一般的大!

《忆幼子》
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 。
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 。
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 。
忆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轩 。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公元757年春,当时长安城被安禄山叛军占领,杜甫身陷长安,与妻儿分隔两地,杜甫的幼子杜宗武出生于公元754年,只有三岁 。

忆幼子杜甫原文及翻译 忆幼子杜甫翻译


黄莺
1、 对幼子的思念很痛苦 。
首联,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 。骥子,是杜宗武的小名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到了春天,我与幼子仍然分隔两地;春暖花开,黄莺的歌唱声不绝于耳 。
这两句写得很巧妙 。
(1)诗人采用了倒叙法 。
诗人先听到了黄莺的歌唱声,才想起了幼子,采用倒叙法是为了先声夺人,着重强调自己与幼子分隔两地 。
可是黄莺的歌唱声,为什么能让诗人想起幼子呢?
(2)诗人采用了暗喻手法 。
黄莺动听的歌声,就像幼子牙牙学语的声音 。诗人刚听到黄莺的歌声,误以为幼子在身边,结果回过神才发现,自己与幼子分隔两地 。
那么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对幼子的思念,却要通过黄莺引出呢?
不只是为了追求诗歌的含蓄性 。
(3)诗人还用了反衬手法 。
黄莺动听的歌声不绝于耳,而幼子学语的声音也同样动听,可是诗人却听不到,黄莺叫得越欢乐,诗人对幼子的思念就会越痛苦 。
诗人通过反衬的手法,表达出了自己对幼子的思念之苦 。
您看,诗人借物写情的手法是不是非常巧妙?“黄莺”不仅引出了诗人对幼子的思念,而且还反衬出诗人的思念之苦 。
不仅如此,“黄莺”还暗示出了季节变换,我们继续读颔联 。
忆幼子杜甫原文及翻译 忆幼子杜甫翻译


杜甫
2、 思念之苦再次加深 。
颔联,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 。
这两句很不好理解,尤其是“惊”和“论”两个字 。
(1)“惊”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把它理解为“惊讶”:与幼子分别以来,季节变换太快,诗人感到很惊讶 。
但问题是,“惊讶”只是人的瞬间反应,诗人一听到黄莺声,就应该立即感到惊讶,怎么会先想起幼子,然后再惊讶呢?
如果诗人真的感到“惊讶”,这句话就应该放在首联来写,您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
我认为,“惊”是“害怕”的意思,“别离惊节换”的意思是:诗人与幼子分别以来,害怕看到季节变换 。
诗人为什么会害怕看到季节变换呢?
答案就在后一句 。
(2)“论”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认为“论”指“议论、诉说”:幼子聪慧,诗人却不知道跟谁来诉说,反映出诗人的孤独 。
这种理解有一个很大的漏洞:“论”不能是仄声,否则就不押韵了 。
因此这里的“论”,只能理解为“伦”,是类比、匹敌的意思 。
“聪慧与谁论”的意思是:幼子生来聪慧,现在可以与谁匹敌了呢?
诗人为何会有此问?
因为幼儿不仅身体长得快,而且聪明智慧也增加得快,诗人从去年七月离家到现在,已经大半年了,而幼子肯定比以前更加聪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