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是哪个民族的 竹竿舞的起源和发展( 三 )


竹竿舞,一般在寨中有威望、有影响的老人死后举行,以碓杵击打竹竿而舞,寨中男女老幼均可参加 。当地老人说:“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不死,它到另一个世界后同样离不开歌舞,所以人们要唱歌跳舞欢送他 。”正是这种旷达的生死观,造就了佤族诸多的丧事舞蹈 。

竹竿舞是哪个民族的 竹竿舞的起源和发展


苗族竹竿舞
竹竿舞是贵州省南部罗甸县董王乡一带苗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创的一种自娱性舞蹈,主要是表现苗族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的追求与理想,一般在重大节庆日与迎接贵客时演出 。
竹竿舞的演出要求并不十分苛刻,道具要求也相对简单化 。只要有一块平坦的草地,就可以进行演出 。一般是8对男女青年进行,演出时男子著短衣,腰系红绸缎;女子著苗族特有的手工大摆裙,由苗族大堂鼓伴奏打节拍,和以一阵阵的欢呼声,与红绸缎、彩裙一起烘托出一种朴素洒脱的美 。
竹竿舞一般分山间偶遇、搭桥过河、相恋、抬新娘回家四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都流露出苗族青年男女真挚的情感与饱含着许多原生态的审美元素,古朴自然 。
竹竿舞是哪个民族的 竹竿舞的起源和发展


黎族竹竿舞
竹竿舞也叫跳竹竿,黎语意为“跳柴”,因其是一项健身运动,外国的游客又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这个运动项目盛行于海南岛五指山区的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自治县黎胞聚居地区,据考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
“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 。据传,跳柴是黎族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祭祀方式 。黎家经过辛勤耕作,换得新谷归仓时,村里男女老少就喜气洋洋,身穿节日盛装,家家户户炊制新米饭、酿造糯米酒,宰杀家养禽畜,祭祀祖宗和神灵 。酒酣饭饱后,众人结伙来到山坡上,点燃篝火,跳起竹竿舞 。竹声叮咚,庆祝稻谷丰登,祝愿来年有更好的收成 。“跳柴”每年从开春之日起,直至元宵,几乎夜夜篝火通明,欢跳不息,热烈气氛充溢着山坡村寨 。
随着时代的变迁,跳柴习俗在黎族中传播、演变 。如今,祭祀色彩已逐渐消失,它已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活动 。过去那种只限“女打男跳”的习惯,如今也换之为“男女混合打跳” 。过去,“三月三”为黎寨的山恋节,现今也增进了跳竹竿等富有健康意义的活动内容 。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架设“鹊桥”,建立情谊 。
现在“竹竿舞”不但跳遍大江南北,也越来越引起国外游客的兴趣,他们盛赞跳竹竿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不少外国旅游者专门来到黎村,与黎族青年同学习、共欢乐,真切感受着浓浓的黎家风情 。
竹竿舞起源于海南黎族,衍生于海南黎族生产生活,如今已成海南民族歌舞的符号 。2005年、2006年竹竿舞先后被列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中,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 。
【竹竿舞是哪个民族的 竹竿舞的起源和发展】以上就是竹竿舞是哪个民族的(竹竿舞的起源和发展)的相关内容了,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