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步青云什么意思 步步高升平步青云什么意思( 三 )


其一,是马从震的“震”字营,是曾国藩于1860年于宿松招募的 。不久被曾国藩划归左宗棠调用;其二,则是张遇春的“春”字营,是李鸿章的旧部;其三,是李济元的“济”字营,原是太平军的旧部,于咸丰八年投降曾国藩,被曾国藩编为“济”字营 。而这些也是李鸿章日后淮军的基础 。

平步青云什么意思 步步高升平步青云什么意思



图为淮军正在训练
纵观这一时期不难发现,曾国藩创建淮军的目的有三:
第一,要用淮军吸引住朝廷的注意力,清王朝作为满洲贵族的天下,却因种种原因存在听命曾国藩的湘军,并且这一军队日益发展,总有一天会功高震主,倒不如先下手为强,另外创建一支军队,吸引朝廷某些人的注意,将自身的风险分散;
第二,也是曾国藩出于对自身以及家人的安全考虑,毕竟天下姓爱新觉罗而不是姓曾,即使他曾国藩的功劳再大,收复失地再多,他也是要臣属于皇帝,“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个道理,熟读史书的曾国藩不会不清楚,等到太平天国这个危机消除,他手下的湘军必然要被裁撤,而自己常年的征战以及耀眼的战功,也使得他树下了不少政敌,但是,如果创建了一支淮军这样的军队,既能应对朝廷裁军,又能保障自己的地位 。
第三,则是前面提到的现实问题,当时的湘军确实面临着兵源不足的难题 。
这便是曾国藩超乎常人的地方,可谓是一箭双雕一举两得,通过创建淮军这个行为,一个曾国藩便化为了两个曾国藩 。
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另辟蹊径保存实力太平天国的北伐行动,给清廷统治者造成了很深的心理阴影,开始担心江山不稳,因此将战略真心放在了抵御太平军北进上 。
1858年,曾国藩率部到达离安庆二十里的高桥,准备进攻安庆和桐城 。正在这时,曾国藩接到了江南大营被攻破,要求他率兵援救的命令 。而曾国藩也以兵力不足为由回绝了朝廷的旨意 。同年四月,朝廷又令曾国藩去救援苏州和常州,并认为安庆早已是囊中之物,而苏州常州等地经济发达,是国家赋税的主要征收地,因此保障苏州是当前要务 。
然而,曾国藩的战略意识却与朝廷截然相反,曾国藩认为,江南大营的根基是苏州和常州,而他的湘军根基则是两湖,倘若湘军离开两湖地区去东援,则湘军失去了根本,缺乏依托,相应的,太平军倘若在东线取得胜利,必然会挥师西进,进犯两湖地区,这时候湘军再借地利,便很容易战胜太平军 。
平步青云什么意思 步步高升平步青云什么意思


图为安庆战役的示意图
这种重大的军事行动,作战思想必须要统一,但现在曾国藩却与清廷产生了战略分歧,导致战争进度拖延 。前面也介绍,曾国藩有抗旨的“癖好”,但他却也清楚,不能一次次地跟朝廷对着干,总不能把桀骜不驯的标签往自己身上贴 。于是乎,他又开始了他的两面手段 。
第一,曾国藩多次上书朝廷,耐心解释其中的利弊,试图改变清廷的战略认识,同时又做出看似让步的行为,将大营由宿松移到皖南地区,并奏报东援计划;第二,仍把战略重心放在安庆,但却没有将其摆在明面上 。
后来的局面也没有出乎曾国藩的意料,攻打安庆,太平军并未攻打苏州和常州 。这一次,曾国藩虽然再次抗旨不遵,但他却给朝廷呈上了一份胜利的结果,让朝廷得以充分地信任他 。
类似这样的的重大战役,曾国藩清楚,自身内部的分歧是最大的天敌,因此他没有像之前那样选择与朝廷硬顶,而是相互说服,尽管只是表面的统一 。而这一作风也颇有孔子的中庸之道,既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又迁就了对方的意思,缓和了双方的冲突,为取得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内部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