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叫做三伏天

【怎么才叫做三伏天】三伏天为什么叫三伏天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地十数去计算地 。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地第三个天干地庚日,为第一伏地开始天 。古代就是按照天干地十数去计算天数的,所以叫三伏天 。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地日子 。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地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地,大约处在阳历地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 。
三伏天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既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
1、多食用干净果蔬,饮食宜清淡 。尤其注意果蔬有热性、凉性之分 。例如:荔枝、龙眼等是热性,西瓜、梨等则属凉性;2、注意出汗补水 。现在人们经常利用可乐、果汁、纯净水等补充水分,其实最好的补水物质就是凉开水本身,必要时可以少量加入食盐 。
3、减少红白肉的摄入量 。伏天人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对油腻物的吸收更是如此 。4、注意洗澡和勤换内衣 。身体分泌速度加快,清洗不及时,个人卫生不好,容易造成异味和毛囊炎症 。
5、中午七八分饱,晚上六七分饱 。现在人营养足够,不会因为少食几口饿坏的 。相反,饱食终日一定会出问题 。6、休息要足够,减少熬夜 。熬夜容易打乱生物钟,造成紊乱,而且不容易调整回来 。
7、忌食冷饮 。冷饮可以用,但是需要注意不可贪口 。不能食用太多,另外需要根据不同体质决定 。体质偏寒的不能食用,经期妇女也要忌食冷饮 。8、稍安毋躁,注意情绪稳定,减少风风火火的行动 。
伏天,人容易急躁,这时候需要控制,否则肝火太旺,于己于人都不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