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第一条为了规范监察机关的政务处分工作 , 促进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以下简称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 , 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 制定本规定 。
第二条公职人员有违法违规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 , 在国家有关公职人员政务处分的法律出台前 , 监察机关可以根据被调查的公职人员的具体身份 ,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和规章对违法行为及其适用处分的规定 , 给予政务处分 。
第三条监察机关实施政务处分的依据 , 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以及《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等 。
第四条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 , 非因法定事由 , 非经法定程序 , 不受政务处分 。
第五条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 , 应当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实事求是、公平公正 , 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坚持民主集中制 , 集体讨论决定;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 , 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 。
第六条监察机关对违法的公职人员可以依法作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政务处分决定 。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


扩展资料:
政务处分法起草工作遵循以下思路和原则:一是整合规范政务处分法律制度 。 着眼于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 完善与党纪处分相对应的政务处分制度 。 规定政务处分的主体既包括监察机关 , 又包括公职人员的任免机关、
单位 , 统一设置处分的法定事由和适用规则 , 保证处分适用上的统一规范 。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 。 着力解决对公职人员的管理监督薄弱、处分程序不规范、处分决定畸轻畸重、对国有企业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的公职人员处分缺乏法律依据等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
细化违法情形、处分幅度和处分程序 。 三是注重纪法协同、法法衔接 。 在处分情形、处分权限和程序、处分后果上与公务员法等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持协调衔接 , 保证法律体系的内在一致性 。 同时注重与党纪的衔接 , 推动党内监督和国家机关监督有效贯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是为规范政务处分 , 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 , 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制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20年6月20日发布 , 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 政务处分法强化对公职人员的管理监督 , 使政务处分匹配党纪处分、衔接刑事处罚 , 构筑起惩戒公职人员违法行为的严密法网 。
比如 , “篡改、伪造本人档案资料的”“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 , 隐瞒不报”“诬告陷害 , 意图使他人受到名誉损害或者责任追究等不良影响的”;
“拒不按照规定纠正特定关系人违规任职、兼职或者从事经营活动 , 且不服从职务调整的”“违反规定取得外国国籍或者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长期居留许可的”等行为 , 都被纳入政务处分情形 , 并规定了其适用的政务处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