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二月二”这天, 我国民间有“理发”的习俗 。
“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 。 这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 。 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 借龙抬头之吉时, 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 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 。
这一习俗的形成还有另一个原, 旧俗正月是不能剃头、理发的, 因为有这样的禁忌, 民间一直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后才开始剃头, 今天在北方仍是如此 。 如今, 人们习惯赶在春节前做个新发型, 到了二月二, 一个多月过去了, 头发长了不少, 也是时候理发了 。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 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 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 。 妇女起床前, 先念“二月二,龙抬头, 龙不抬头我抬头” 。 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 边照边念“二月二, 照房梁, 蝎子蜈蚣无处藏” 。 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 怕伤了龙皮,等等 。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


扩展资料:
另外,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可以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 但大都与龙有关, 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 如吃水饺叫吃“攀龙角”;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挑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
吃春饼叫做“吃龙鳞”是很形象的, 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 。 春饼有韧性,内卷很多菜 。
如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 用刀切成细丝,配几种家常炒菜如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 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面酱吃, 真是鲜香爽口 。 吃春饼时, 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 热热乎乎,欢欢乐乐 。
在山东民间, 二月二有很多习俗, 除了要去理发讨个好彩头, 还要在家吃炒豆, 寓意“金豆开花, 龙王升天, 兴云布雨, 五谷丰登” 。 炒豆叫料豆, 还叫“蝎子爪”, 因为过农历二月二, 各种虫蝎就要出现了, 传说人吃了“蝎子爪”可以“镇压毒虫” 。
山东胶东地区有吃棋子块的习俗 。 二月二这一天要吃棋子, 因为它象征龙鳞 。 它是用面做成的, 形状是一个菱形, 两头尖 。 做法就是先将和好的面擀成薄饼状, 然后切成手指甲大的菱形小块, 晾干后放在锅里炒制而成 。 具体的做法各地有所不同, 有的加上糖做成甜食, 有的厚而小, 有的稍大而薄 。
龙抬头节日时间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 阳历日期不定 。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俗称青龙节, 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 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 名曰“龙头节” 。 俗话说:“二月二, 龙抬头, 大家小户使耕牛 。 ”此时, 阳气回升, 大地解冻, 春耕将始, 正是运粪备耕之际 。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 。 伏羲氏“重农桑, 务耕田”, 每年二月二这天, “皇娘送饭, 御驾亲耕”, 自理一亩三分地 。 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 。 到周武王, 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 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 于二月初二, 举行重大仪式, 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 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