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真实的关羽关云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二 )


在宋代的碑文中大都是对关羽的忠义的旌扬 。南涛《绍兴一重修庙记》,此记避免了一般先介绍关羽名字和籍贯的开局,而是从关羽所处的特定历史来入手,把关羽的忠义寓于他的南征北战的功绩之中,“王之行事,载于史册,若皎日之明,如高山之耸” 。南涛冀望关羽的神能安邦福民,“神既能安,人受多福 。”

“正史”中真实的关羽关云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金元两代对关羽碑文的撰写都高度重视,特别是到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后,他们更加注意民族纽带的联系关羽的忠义思想 。
元代郝经是大儒之后,曾跟随元世祖忽必烈统师献策攻伐南宋,但郝经是山西陵川人,深知关羽的忠义在汉人心中的地位,所以他撰写《重建庙记》中除了赞颂关羽的忠义之外,还寄寓了元代的统治者要善待百姓,祭拜关公,“千载之下,仰慕而犹若也,况汉季之遗民乎” 。
至于明清两代,因为明清两代,文人的庙记与国家的崇祀相呼应,将关羽的人性演绎到儒家至圣的高度 。
“正史”中真实的关羽关云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例如,建安五年公元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关羽在下那被曹操生擒 。曹操为争取得到关羽,拜他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当时,曹操正与袁绍在官渡对峙 。袁绍派颜良进攻白马,曹操于是派张辽和关羽为先锋进击颜良 。关羽望见颜良摩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 。遂解白马围 。”曹军将士亲眼目睹了关羽的武勇和威风 。
后来,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即刻准备离曹重回刘备身边 。曹操察觉后,派张辽去试探关羽 。当得知无法挽留时,曹操对关羽厚加赏赐,企图留住关羽 。但是关羽却把所有的赏赐物尽数封存留下,并书写了一封辞别信,然后投奔刘备而去 。曹操的左右和部下想追击,曹操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
关羽重情惜义、赤胆忠义的思想给曹操和曹操的部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这是关羽对曹操恩遇的报答,表示的是自己的另一种“义” 。
3.傲慢自满的关羽关二爷
关羽的性格主要体现为刚愎自用,傲慢自大对待下属和同僚也是如此 。
羽怒曰“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 。”——《三国志》卷三六《关羽传》
乃骂曰“貉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三国志》卷三六《关羽传》
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卷四一《费诗传》
性格决定命运 。关羽作为武将,有一种天生的暴躁脾气,有一种有话就要说的耿直,有一种有骂就吐的痛快 。在简短的言语中频率最高的两个词语是“怒”和“骂” 。
“正史”中真实的关羽关云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一是怒对孙权为子求婚之事,这怒中带有侮辱性的语气,形象地描绘出当时关羽的怒气冲天,不可遏止 。
二是对刘备的话有时也含有些许的责怪 。“蜀记曰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 。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 。及在夏口,飘飘江诸,羽怒曰`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 。'备曰`是时亦为国家惜之耳若天道辅正,安知此不为福邪”,关羽说这话意思非常明白,如果当时兄长听我的话,杀了曹操,就没有今日的祸患,所以在对刘备表示不满的同时,还带有些许的责怪 。
三是因为“耻以黄忠为伍”之事 。关羽言语是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今其实可以发现,关羽在把自己看作大丈夫时,难道黄忠就不是男子汉吗所以关羽说的话是只除痛快就不计较后果的 。
这一“怒”一“骂”,真实的关羽形象就展露无遗 。
“正史”中真实的关羽关云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