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案 题西林壁的教案


题西林壁教案 题西林壁的教案


古诗题西林壁教案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 , 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 , 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
3、理解诗句的意思 , 体会诗人的心境 , 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 , 理解诗句的意思 , 体会诗人的心境 。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 , 掌握抑扬顿挫 。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 , 旁观者清”的思想 , 说说自己的感受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 , 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 , 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 。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 , 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
(生读古诗 , 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 , 同学们都会背了 , 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 , 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 , 来学习这首古诗 。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 , 知作者
抓字眼 , 明诗意
多诵读 , 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 , 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 , 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
(苏轼 , 字子瞻 , 好东坡居士 ,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他一生坎坷 , 屡遭贬谪 。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
(二)抓字眼 , 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 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 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 , 庐山是一条山岭 , 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 , 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
5.师:从这两句诗中 , 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 , 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 ,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 , 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 , 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 。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 , 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 , 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
(三)多诵读 , 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 , 细致地观察了庐山 , 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 , 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 。你们说 , 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 , 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 。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 , 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