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在讨论地基处理设计基本原则的具体问题时,对于处理后地基与天然地基的工程性状,有必要认知如下工况:
(1)处理地基的范围,应是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和稳定性要求的最小范围 。 例如对于深厚填土的密实处理、液化土层的消除液化处理、湿陷性黄土消除减少湿陷性危害的地基处理等,均要求处理范围大于建筑物的基础底面积,并不小于处理深度的1/2,也就是说,这种工况下的处理后地基,是在有限范围内满足建筑物功能要求 。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应评价没有处理的场地地基在地震荷载、基坑开挖、暴雨及人工边坡等不利工况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 。
(2)建造在处理地基上的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和稳定性计算地基参数,针对深厚填土的密实处理、液化土层的消除液化处理、湿陷性黄土消除减少湿陷性危害的地基处理等,均要求处理范围内全面满足要求 。 针对这种情况的地基处理,一般应按均匀处理原则满足地基处理要求,这时,处理后地基的设计参数并不与基础平面布置形式有直接关系 。
(3)在均匀处理后,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仍不满足要求时,往往采用在基础内布置增强体的处理方式 。 此时设计者应对处理后地基上的建筑物与地基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正确认识和判断 。 对于处理后地基上的建筑物与地基共同作用结果的认识,目前积累的工程数据尚少,基础研究需进一步深化 。 一般情况下在实际工程中仍采用线性分布的地基反力进行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简化计算 。
建筑地基处理设计的核心问题是使建造在处理地基上的建筑物满足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 所谓“建筑地基”是指在建筑场地稳定条件的建筑物下的地基,有别于堆场地基、路基等,其地基主要受力层的承载力与上部结构和基础的荷载传递特性和刚度有关,其地基变形不仅与地基处理层有关,还与下卧层有关,处理地基的稳定性计算也需考虑地基处理层与其下卧层土的计算参数的不同 。 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1)当在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2)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作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
(3)对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受较大水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
换填垫层设计是按下卧土层的承载力要求确定换填厚度的,不再存在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问题;对压实、夯实、注浆加固地基及散体材料增强体复合地基等应按压力扩散角,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的方法进行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对有粘结强度的增强体复合地基,按其荷载传递特性,按实体深基础方法进行验算 。
处理后的地基变形计算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的有关规定,稳定性计算可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 的有关规定进行 。
可根据以下条件选择:
一、浅基础应考虑以下条件
1、工程地质条件:(1)在地基受力层范围内,自上而下都是良好土层,这时基础埋深应由其他条件和最小埋深确定;(2)自上而下都是软土层时,对于轻型建筑仍可按(1)处理,如果地基承载力或地基变形不能满足要求则应考虑连续基础、人工基础或深基础;(3)上部为软弱土下部位良好土层时,软土厚度小于2M时用下部良好土层作为持力层,软土较厚时按(2)处理;(4)上部为良好土层下部位软弱土层时,地表存在的一层2-3m的所谓硬壳层,对于中小型建筑物和6层一下的住宅宜选择硬壳层作为持力层,基础尽量浅埋即采用宽基浅埋 。
推荐阅读
- 设计用英语怎么说 校园用英语怎么说
- 猫德终于有设计师了!魔兽10.0巨龙时代猫德第二版天赋简评
-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 桩基检测规范
- 消防验收规范
- 停车场设计规范
- 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
- 房产测量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