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身后的燕山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是古代的农牧文化分界线


北京身后的燕山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是古代的农牧文化分界线


燕山是我国地理上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更是古代的农牧文化分界线,山的南面为农耕文化,北面则是游牧文明 。
我国拥有许多著名的山脉,燕山并不算多么出众,但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东西延伸的特点及山南山北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却决定了它自古以来就被赋予突出的军事和政治意义 。
北京身后的燕山,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燕山处于我国第二、三阶梯线上,制图 《中国自驾地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用夸张的语气描写,使我们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 。但在6000年前,燕山却曾是一个温暖潮湿的所在,这里的史前农业文明一度十分兴旺,那时是全新世以来气候最佳适宜期,称为“全新世大暖期” 。
3500年前,暖期骤然就结束了,气候转冷,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逐渐南退至燕山境内,燕山因此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农牧交错带的组成部分 。
“时农时牧、半农半牧”是这一条带状区域的特征,燕山变成了雄踞华北平原北方的屏障,山南的农业社会与北面的游牧民族,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战 。
今天,我们能从燕山境内各地遍布着的当年争夺战的遗址——历代长城上不难看出,这座山脉对于双方而言意味着什么 。
从燕山长城在不同时期的位置变动上,我们能看出南北势力的此起彼落 。今天我们看到的最为显著的一条分界线,那就是明长城,它修建于500多年前 。
小冰期的到来,迫使农牧界线向南退缩,游牧民族也随之南迁 。深感威胁的中原王朝虽然放弃了包括承德在内的燕山大部分地区,但是为了扼守燕山众多谷地的南部出口,还是沿着南部山脊筑城,形成一系列以“口”命名的要塞,如冷口、古北口、喜峰口…
【北京身后的燕山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是古代的农牧文化分界线】然而,防线的收缩并不能带来安全感,山间那一条条峡谷成为入侵者们的进攻路线 。所以燕山又成为了古代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历史上,若没有山脉的屏障,中原王朝常常会临灭顶之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