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精选8篇】( 二 )


“儿呀!如果你背上的这几个血字能唤醒人类保护我们的意识, 那该多好……”青蛙妈妈话还没有说完, 就永远闭上了眼睛 。
想到这里我悲愤不已, 人们呀, 不要等到我们的朋友濒临灭绝的时候才想起来保护它们!
读后感【精选8篇】三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 孔子留给后人的思想, 他的言传身教被弟子所记录下来, 形成了最有名的《论语》 。 每每诵读它, 都能教人反省和深思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最喜欢的是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这则对我启发很大 。
在生活和工作中, 我也在时常在反省自己 。 在生活中为人处世的时候, 有没有尽心去帮助朋友, 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 特别是在我们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 所有的事情都是很快的解决, 包括友谊, 我悟到:在生活中诚心诚意对待朋友, 有困难尽力帮助, 这样的自己会很感到很充足也很愉悦;在工作上, 我时常反思自己在上课时, 有没有把重难点讲清, 有没有关注学生, 学生有没有掌握知识, 有没有及时给予学生鼓励, 当发现学生还学不懂时, 我也会反思自己是不是备课没有认真, 授课时没讲清楚, 表达的方式是否准确, 在课后辅导学生时, 是否做到耐心细致讲解;在学习时我也时常反思, 不管是校外培训还是校内教研, 还是导师指导, 在这些过程中我都能虚心学习, 并多钻研复习, 争取做一名合格的老师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 ”在那个年代什么都很慢, 古人们的人生也在慢慢规划, 正如孔子所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 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 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 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 不会超过规矩 。 ”每到人生的一个阶段就做这个阶段该做的事, 而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很多人急于成功, 忽略了做学问的乐趣, 也没有了古时悠闲的生活意境, 每天匆忙的奔走在路上, 幸福感却没有因此提升, 快乐少了 。
孔子留给后人的思想还有很多, 现在, 让我们不妨慢下来好好品读孔子留给我们的思想, 虽然有些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 但经典永不会过期, 值得我们诵读 。
读后感【精选8篇】四我读书是习惯先读开头和结尾的, 这本书也是一样 。 它第一章写爷爷躺在病床上, 双目紧闭, 面色惨白, 动也不动, 房间里的亲友个个都泪流满面 。 最后一章是告诉我们爷爷真的死了 。 这本书写的就是生命的告别与离开, 以悲剧开头, 以正剧结尾 。 可阅读全文之后, 我怎么也想不到, 在这本以生死离别为主体的小说中, 写的却是奄奄一息的爷爷带七岁的小孙子马提去散步! 如果我是马提, 我也会觉得不可思议 。 大人们不是说爷爷已经死了吗?可爷爷说大人们是在开玩笑 。 他们一起去散步、登上钟楼、用口袋抓鱼、从手心的纹路中去寻宝、用折光镜崩爆米花······直到爷爷的身体缩小到洋娃娃那么大 。 种种的情景给我的感觉都是那么惬意、柔和, 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爷爷变得几乎看不见, 在马提的.手心里, 让马提把自己吸进去, 一下子吸进了马提的心里 。 爷爷是在最后的嬉戏中变小、渐渐消失的, 而马提却在这最后的玩耍和珍惜中逐渐的长大 。 马提和爷爷的天空是明亮的, 我的天空此时也顿觉晴朗 。 虽然如此, 我还是想起了外婆, 那个我深爱着的, 并把我从小看大的慈祥老人 。 在她生于现实世界的最后几天, 我因为参加期末考试, 而没有陪在她身边, 这一直以来是我最大的遗憾 。 而我并没有用普密尼诗歌一般的思想, 外婆也许并不知道自己要离开, 她兴许只是去散步了, 和哥哥?和姐姐?只是没和我也起罢了 。 她只是渐渐地变小, 从而融入了某个亲人的心里 。 我们所爱的人并不会真正死去, 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 可是, 当时的我只有八岁, 并不懂得“死”的意义, 谁会强求我去想生命最终的归宿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