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李白【范文6篇】( 九 )


同时,李白又写了许多具有晶莹透剔的优美意境的山水诗 。 例如“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寻阳送弟昌岠鄱阳司马作》);“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 。 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西楼望吴越 。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等 。 这些诗以明朗纯净取胜 。 李白的山水诗与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按诗人个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 。 他只求把握整体的气势或氛围,凭倏来飙起的感兴泼墨写意,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 。 李白的山水诗又是无往而不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有着“同构互感”的微妙的呼应关系 。 例如《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诗中的“浮云”、“落日”,既是眼前景,又是古诗中有着特定情感内容的比兴意象,意谓游子一去如浮云飘泊无止,故人惜别又似落日依依,缘情布景而不留凿痕 。 又如“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首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和时辰,又用“云”和“雁”的意象喻指离别和远行 。 此外如“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游南阳清泠泉》)等 。
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 。 这里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如《子夜吴歌》其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有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如《秋浦歌》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 ”所有这些诗篇,都无不是以理想的光轮使日常生活题材焕发出诗意的丰采 。 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 。 这位伟大的漂泊者用他的双脚和诗笔丰富了大唐的山水他的大笔横扫,狂飙突进,于是,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 在诗中,诗人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上的奔驰的骏马 。 在诗里,诗人一扫世俗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 。 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 。
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 。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 他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 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
大事年谱
701年(武则天长安元年)李白出生 。
705年(中宗神龙元年)李白五岁 。 发蒙读书始于是年 。
711年(睿宗景云元年)李白十岁 。 攻读《诗》、《书》及诸子百家 。
715年(开元三年)李白十五岁 。 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 。 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