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李白【范文6篇】( 六 )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 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 。 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 。 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 。
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 。 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 。 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 。 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 。 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 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 。 李白有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 。 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 。 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 。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长安,没有机会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丧 。 好友诚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但李白无意前往 。 这次去长安,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毫无着落,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 。 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极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
赐金放还
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到了长安,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 。 李阳冰《草堂集序》谓:“降辇步迎,如见绮皓(秦汉间“商山四皓”之一)” 。 “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 。 ” 。 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 。 三年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 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 。 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 。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 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 。 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
在长安时,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 。 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 。 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 。
与此同时,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 。
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使李白不胜感慨 。 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 。 谁料就在此时,倒被赐金放还,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 。 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