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青蛙是两栖纲无尾目的动 , 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 , 捕食昆虫 , 主要是农业害虫 , 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 , 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 。那么你知道青蛙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吗?以下是小编为你介绍的青蛙的生长过程及繁殖技术 , 希望帮到你 。

青蛙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青蛙的生长过程
1、受精卵
青蛙的繁殖的时间大约在每年四月中下旬 , 在生殖过程中 , 蛙类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抱对 , 雌雄蛙抱对 , 雌蛙排卵 , 同时雄蛙排精 , 精、卵即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 , 避免了时间差 , 大大提高了受精率 。
2、蝌蚪
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 , 早期的小蝌蚪 , 体呈圆形或椭圆形 , 外形似鱼 , 具有侧线器官 。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 , 不能摄取食物 , 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 , 头下有吸盘 , 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 。头两侧具有外鳃 , 有呼吸功能 。尾大而扁 , 内有分节尾肌 , 肌节的上下方有薄膜状的上下尾鳍 , 能帮助蝌蚪在水中游泳 。
3、幼蛙
蝌蚪经过变态发育长出四肢 , 尾部被吸收 , 上岸生活 , 由于生理和环境都发生变化 , 生命力很弱 , 适应环境能力差 , 如环境干燥 , 烈日曝晒 , 大雨拍打等都会使它死亡 。
4、成蛙
幼蛙再经过一系列的生长 , 最终长成成蛙 , 由于皮肤裸露 , 不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 因此它们一生离不开水或潮湿的环境 , 怕干旱和寒冷 , 所以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多雨地区 , 分布在寒带的种类极少 。

青蛙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青蛙怎么繁殖
青蛙的饲养技术关键是人工繁殖 , 因为野生田蛙常有一种双槽蚴的寄生虫寄生在蛙的肌肉中 , 采用人工产卵隔离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病 。按每3平方米约1组种蛙密度进行投种(在5月份以前投入较好) 。种蛙要求个体肥大 , 开产1~2年的亲蛙为佳 。雌雄混合放养比例为3:1 , 放养密度相对比肉蛙少 。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时三年 。
种蛙管理:加强蛋白饲料的饲喂 , 以蚯蚓为主 , 诱蛾虫为辅 。保持池水的正常平衡值 , 要求肥而活 。当水温稳定在22℃左右时即作好产卵孵化的准备( 此时雄蛙鸣叫不停) 。50克以上的雌蛙一次可产卵很多 。一般雌雄抱对于水草上产卵 。蛙卵呈浅黄色 , 圆形 , 成片附于胶质卵膜浮在水草上 , 极易识别 。
【青蛙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1、产卵:人造产卵场需要静水区 , 一般采用笼式产卵法 , 即将蛙强制在箩筐或笼子里产卵 。雌雄蛙以1∶1的比例 , 20平方米的产卵也可放5个产卵筐或笼 , 池水深度应保持在10~15厘米 , 水温应保持在10℃~11℃ , 为了使孵化率提高 , 可将卵片用围网护起来 , 以免亲蛙干扰后下沉 。
2、孵化:蛙受精卵在孵化期间的温度应保持在20℃~28℃ , 主要是自然孵化;也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孵化法和无水孵化法 。一般经过3~5天即可全部孵化蝌蚪 。初生蝌蚪依赖于卵膜才安全生存 , 不要随便搅动池水 , 待所有青蛙产卵后 , 即将青蛙抓出池 , 以免干扰孵化及蝌蚪生存环境 。卵孵化5天后可供给精饲料 , 如豆浆、蛋黄、水蚤及水中浮游生物 , 每天喂给2次 , 但投饵数量不宜太多 , 以免水质恶化 , 引起蝌蚪死亡 。蝌蚪经1周饲养后即可移入饲养池饲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