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由来详细

1、除夕的由来除夕是指农历每年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又叫大年三十 。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接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 。人们在这天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所以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进行 。
2、周秦时期一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办“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 。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过小年 。这天家置酒宴,人们相互拜访叫“别岁 。焚香于户外,叫“天香,一般要三天;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年夜饭(又叫团圆饭)、祭祖和守岁 。
3、除夕的风俗团圆饭 。除夕晚上进行家宴 。不管相距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要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 。有时实在不能回家的人,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置,摆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 。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家庭宴会 。俗话说得好:“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 。”
4、中国地大物博,各地风俗不尽相同,南方和北方有着明显的差异:北方除夕夜多包饺子(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有的在饺子中放糖,祈求来年生活更甜美;有的则在饺子中包一枚钱币,谁吃到了谁就会在新的一年里福气多多,财源广进 。
5、南方除夕通常是吃元宵和年糕 。元宵又叫“汤圆、“团子”、“圆子”,中间包糖为多,取全家团圆美满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取同音“年年升高”之意 。这一天,全天下的中国人都不约而同地来赴这场盛宴,怎能不让人感动?!
6、年夜饭的吃食多有讲究,饭尽可能丰富,每家都要吃全鱼,取年年有余之意,预示来年丰衣足食 。席间要多说祝愿话,充满祥和气氛 。在我国南方,鱼是整个宴席的压轴菜,大家并不是真正去吃,只是端上来做做样子,留到明年表示有富余 。有些地区,头一个热菜就上全鱼,直到宴会结束时,大家才礼节性地吃上几口 。除夕鱼表达了人们希望家业兴旺、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 。广州人的年夜饭桌上通常都有“发财就手”、“发财好市”这样的意头菜 。虽然这是件讨口彩的事情,但大家还是认真地照做了 。
7、如今,年夜饭早已超出了“吃的范畴,饭桌上的食物,早就不一定非得到过年才有得吃 。年饭之意不在饭,而在乎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
8、年夜饭就是中国人的向心力 。年夜饭的温情正是这样一种铭刻在民族的骨子里,温暖在一家人心中的问候,是沸腾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中的温情 。
9、这种温情是大年三十母亲唠叨在灯下的嘱咐,也是无数的游子顶着寒风,踏着大雪往家里奔的执著与真诚 。中国人最讲究至亲至情,受“礼仪之邦的影响颇深 。但现代社会中不少家庭成员为生计、为发展,奔波劳碌,平时难得聚在一起 。一同吃顿年夜饭,一家人酒肴相对,轻言慢语,诉说别后离情,生活感悟,这是何等惬意之事!
【除夕由来详细】10、祭祖 。守岁的到五更时候,先行洗漱,穿着礼服,在供桌之上放好祭品(水果、百果、花糕、年糕年饭、素饺子或馒头等蒸食、素炒菜),焚香,点烛,烧元宝,放鞭炮,全家人按辈分、年龄的顺序叩拜祖先 。中上人家的祭祖,一般都是灯火通明,香烟不断 。
11、除夕祭祖,是我国流传深远的传统风俗之一 。一方面是始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思想,人们每逢除夕总要举行祭祖仪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前辈表示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深信祖先神灵能够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繁荣昌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