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直门|京房回忆020,西直门,玉桃园,老北京的“穷西北套”

西直门|京房回忆020,西直门,玉桃园,老北京的“穷西北套”


北京章哥 , 房地产从业20年 , 通晓业内门道 , 我不做所谓的“专家” , 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
本系列只是回忆 , 钩沉北京20多年来的楼市片段 。 随笔而已 , 既不映射现实 , 也不预测未来 。 楼市的历史有点儿特殊 , 总能让人感觉庆幸或后悔 。
但这就对了 , 所谓普通人的生活 , 就是一次次的侥幸和错失机会 。 后悔也好 , 庆幸也罢 , 往事就在这里 。
一、
好久没来玉桃园了 , 上一次还是两年前 , 也是来老同事家喝疙瘩汤 。 两年过去 , 见面仍然是一句“你丫怎么还没死呢?”哈哈 , 好人不长命 , 祸害才上千年呢 。
我们是二十多年前的同事 , 当时公司在小西天附近 , 而我家住在南城 。 这距离在今天看起来无所谓 , 可在当年就算是很远的通勤了 , 甭管骑车还是坐地铁 , 基本上都得一小时 , 很别扭 。
就在我发愁的时候 , 这同事主动邀请我住他们家去 。 开始我以为是客套 , 因为北京平房区谁家也没两间房 , 哪有外人住的地方?结果到了他家才知道 , 竟然是个独门独院小四合 , 还带个跨院 。 一打听说这是他爷爷留下的院子 , 曾经被没收 , 80年代又发还的 。 当时他爷爷奶奶还在 , 所以就住进了两家房客 , 这两年都被他爸想办法给轰走了 , 小院也就完全归了他们家 。
从此之后我就下榻在了他们家的小跨院 , 前后加起来得有小半年 。 那会儿的工作很累 , 每天都是干到很晚再聚餐 , 等回去睡觉至少10点左右了 。 他父母人特好 , 天天给我们做早点 , 我也就腆着脸白住带蹭吃的 。
也就刚住了几天吧 , 他爸给做了一盆疙瘩汤 , 正是大冬天的 , 喝的我浑身舒坦 , 大赞老爷子的手艺 。 结果他妈不爱听了 , 说让我明天等着 , 她做的更好 。 果然 , 第二天早晨又是一盆 , 竟然是放了肉丁的疙瘩汤 。 那更得夸了 , 忽悠的老太太合不拢嘴 。 结果第三天 , 他媳妇儿又下厨房了 , 还是端出的疙瘩汤 , 放虾仁的 , 甚至可能是放了西餐的调料吧 , 也挺好吃 。
但这玩意儿不能天天喝吧 , 差不多了咱换换花样儿行不?不行 。 再到后来我这同事也跟着凑热闹 , 一家四口的轮流做疙瘩汤 。 每天早上一大盆 , 喝不了送街坊 , 结果街坊又回礼 , 端回来的还是疙瘩汤 。 那些日子 , 到最后我一摇晃脑袋都觉得满脑子疙瘩 。
住了半年之后 , 我也换公司了 , 他们家也要拆迁了 , 就是现在的玉桃园社区 。 只不过他们是钉子户 , 拖了很久 。 具体的我也忘了 , 但后来还不错 , 给了两套房 , 比较合适 。
二、
住同事家的时候我才知道 , 这地方原来就是老北京的“穷西北套” 。 为什么叫西北套我也记不清了 , 好像是说这地方比较封闭 , 给套起来了 。 大概位置就是西内和新街口大街的西北 , 看老地图的话能发现不少斜街胡同 , 说明没规划 , 都是穷人的自建房 , 所以叫穷西北套 。
但我觉得这地方应该是驻军的兵营比较多 , 因为北京的敌人一般都来自于西部北部 。 尤其到了清朝 , 这里应该是镶黄旗的辖区 , 上三旗之首 , 怎么会穷呢 , 想不太明白 。
很多人以为这里之所以现在叫玉桃园 , 那以前就肯定有这么个地名 。 其实并没有 , 只是有桃园的地名儿 , 玉桃园可能是为了好听 。 也有说法是曾经有个玉佛寺 , 就在玉芙胡同 , 以前叫玉佛胡同 。 叫着叫着就乱了 , 起社区名字的时候干脆来了个融合 , 就叫玉桃园了 , 挺好听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