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置业|住高层什么感觉?12年老业主坦言:4大“硬伤”,住得窝火( 二 )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从高层搬到多层?懂行人士总结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受“高层贫民窟”论和“限高令”影响 , 中国的购房者向来喜欢顺势而为 , 尤其是投资客更擅于从政策中捕捉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 并且付诸行动——国家开始对高楼“限高” , 并明确未来县城住宅开发建设“不能超过18层” , 释放的信号再明确不过 , 高层住宅没有未来 。 叠加很多刚需买房是奔着住一辈子去的 , 所以当“高层贫民窟”的观点一出来 , 直接就“劝退”了一部分购买高层住宅的意向客户——没有谁会心甘情愿把大半辈子辛辛苦苦挣来的钱 , 换成一套未来可能沦为“贫民窟”的房子;
其二、2008年-2018年 , 这是我国商品房市场大跨步发展的十年 , 更是购房者居住各类商品房拥有亲身经历的十年 。 俗话说得好 , 实践出真知 , 居住的亲身经历总结的经验是 , 买房不能盲目追高 , 多层、洋房才是更优的选择 。 这也很好地解释了 , 为什么二套房购房者中有接近5成都购买了多层 。

有人可能会问 , 我从来没住过高层 , 住高层到底是什么感觉?笔者接触的两位在高层住宅居住了12年的老业主的亲身经历 , 可以给大家作为参考 。 这两位12年老业主异口同声坦言 , “高层住宅有4大明显的硬伤 , 让人住得非常窝火 , 我们早就住够了 。 如果不是因为房价上涨 , 换房成本大增 , 再加上孩子适应了这边的环境 , 轻易换房对于孩子的成长不利 , 自己早就卖掉高层换多层了 。 ”
高层的“4大硬伤”到底是什么 , 12年老业主娓娓道来:第一、容积率高、环境差 , 居住体验非常不好 。
6万方的土地 , 密密麻麻盖着16高楼 , 最高的有33层 , 小区的容积率高达5.0以上 。 刚买新房的时候 , 想着人多以后热闹 , 也可以多交朋友 。 但真正入住后才发现 , 高容积率的小区居住体验感真的非常不好 。 一是人员杂乱 , 噪音很大 。 楼下遛弯的、送快递的、遛狗的、小孩子放学后奔跑嬉闹 , 你追我打 , 这些声音都可以清晰地传到楼上;二是人多公共设施配比严重不足 , 有时候想下楼坐坐 , 都没地方休息 , 公区配套设施使用频率高 , 故障率也高 , 经常出现健身器材损坏无人修理的情况;三是物业服务明显跟不上 , 地面破损、路灯不亮、车库清理、草坪维护等这些基础的作业都做不好;

第二、对电梯依赖度特别高 , 等电梯要20分钟
这两位老业主一个住28楼 , 一个住26楼 , 当时购买的单价算是整个小区最高的 , 但是入住后才发现 , 所谓的电梯房不仅满足不了基本的上下楼需求 , 很多时候都给人“添堵” 。 28楼的业主反映 , 自己所在楼栋是一梯四户 , 刚入住的前两年 , 小区入住率不高 , 上下楼乘坐电梯比较快 , 等电梯不需要太长时间 。 但是入住5年后 , 情况完全不同 , 整个小区的入住率高达六七成 , 两千多户居民挤在一个社区里 , 光自己所在楼栋就有一百多户家庭 。 对电梯的需求特别大 , 尤其是早晚高峰期 , 等电梯的时间最长要20分钟 。 遇到其中一部电梯发生故障停摆时 , 等待的时间还要加长 。 如果两部电梯都坏 , 爬楼更是一件想想都腿软的事情 。
该业主透露 , 现在小区房龄才十来年 , 电梯就已经不堪重负了 , 可想而知二十年后会是什么情况 。 有人可能觉得到时候可以用房屋维修基金更换新的电梯 , 我们只能说 , 这种想法太天真了:一方面 , 物业很难20年不动用维修基金 , 整个小区需要维修保养的地方太多;另一方面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未来电梯的造价、安装、维护等费用肯定会上涨 , 即使维修基金仍然在 , 也不一定够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