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房企忍痛割爱,物业管理真的是门好生意吗?( 二 )


去年2月 , 碧桂园服务和蓝光嘉宝服务双双宣布 , 前者拟收购后者约64.62%的股份 , 对应交易总价暂估值约48.47亿元 。 之后 , 蓝光嘉宝被彻底抹去了“蓝光”字眼 , 更名为“嘉宝生活服务” 。
不仅仅是像蓝光这样的“腰部”地产 , 头部房企恒大去年在遭遇危机时 , 也选择出售恒大物业 。
作为行业里的香饽饽 , 在恒大物业摆上货架之时 , 就有传闻称万科、碧桂园都想接盘 , 而合生创展更是出资200亿港元 , 拟购买恒大物业50.1%的股份 。 在合作中断时 , 两者还上演了“卖家不卖 , 买家强买”的戏码 。
而实际上 , 恒大物业的业绩也确实比较出色 , 2021年上半年 , 公司营收78.73亿元 , 同比增长68.3%;归属股东净利润19.35亿元 , 同比增长68.6% 。
那么 , 此次世茂出售的物业管理公司资质又如何呢?
资料显示 , 本次所转让的世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 注册资本约8000万元 。 截至2021年6月30日 , 公司录得营业收入约1.24亿元 , 净利润约2317.39万元;拥有资产总额约7.82亿元 , 资产净额约9329.07万元 。
而本次受让方世茂服务在2020年收入为人民币50.26亿元 , 同比增长101.9% 。 经营利润为人民币8.97亿元 , 同比增长72.1% 。 其中 , 世茂服务旗下的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为27.12亿元 , 同比增长116.2% 。 可见 , 不管是自身的业绩还是旗下的物业服务 , 世茂服务的表现都算不错 。
在一众物业公司的排名上 , 世茂服务也一直稳居前20强 。

图/网络
因此 , 对于世茂股份中即将“出嫁”的物业板块来说 , 世茂服务似乎是一个更优质的选择 。
03 隐藏的蓝海市场实际上 , 物业行业是注重精细化运营的行业 , 能为企业带来长期资本 , 曾被称为“被忽略的蓝海市场” 。
近几年 ,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 , 房企分拆物业公司上市已成为一种行业趋势 。 物业板块分拆上市后 , 其轻资产、低负债、现金流充裕的特点 , 也可以为房企们拓宽融资渠道 , 而物业管理公司独立上市 , 也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
2019年开始 , 房企物业上市迎来“井喷”势头 。 这一年 , 共有12家物管企业以IPO、重组或借壳等方式登陆资本市场 , 数量等于此前五年主板物业股的总和 。
而截至2022年1月 , 已有59家物业服务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 其中港股55家 , A股4家 。 而前十大房企 , 除万科外 , 基本都已集结在资本市场 。
从2020年物业公司公布的收入排行看 , 碧桂园服务以156亿元位居上市物业公司首位 , 恒大物业则以105.09亿元的收入位居第二 , 绿城服务2020年收入为101.056亿元 , 雅生活服务以100.261亿元位居第四 。 前四家公司收入均突破百亿元 。

图/pexels
而在疫情期间 , 居民对社区管理及物业服务的需求提升 , 进一步提升了物业服务的市场存在感 , 疫情过后 , 购房者买房也更加注重物业公司的服务水平 。 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 , 物业服务领域未来的增长潜力还很大 。
但摆在现实面前的 , 是地产公司们的自顾不暇 。 在危机之下 , 从地产主干上生长出来的“枝杈”们 , 即使不会成为“弃子” , 也会难免受到风险的波及 。
因此 , 作为一块优质的、有潜力的资产 , 物业板块成了卖钱的理想标的 , 也成为地产商们最先“断舍离”的那一个 。
但从另一角度来审视 ,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物业领域的整合进程 , 以及估值回归理性 。 毕竟对于这些公司来说 , 自身能够生存下去 , 才是重中之重 。
「潮汐商业评论」原创出品 , 未经许可 , 请勿转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