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问题孩子”是什么样的( 二 )


有问题的家长缺乏认可他人的能力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家长喜欢贬低自家孩子, 且在贬低孩子的时候, 自己会有一种优越感, 高高在上甚至洋洋得意的感觉 。 好似能够通过贬低孩子, 感受到自身的好与强大一样 。
前同事小琴, 特别不喜欢与她妈妈通电话 。 我们之前都不知道什么原因, 直到有一次公司聚餐时她妈妈打电话给她 。
她妈妈特别大的声音从话筒里传出来:“你说你, 又不漂亮, 又不贤惠的, 要学历没学历, 要长相没长相的, 你二姨介绍的男生怎么就不合适你了 。 你能不能把自己位置摆正了, 有点自知之明?想当初 。 。 。 。 。 。 ”小琴特别尴尬的挂了电话后说, 她妈妈每次打电话都催她相亲, 而且每次都把她说得一文不值 。 她说:“每次把我说德越不堪, 她就越高兴 。 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她捡来的仇家的孩子呢!”
其实, 小琴妈妈的这种情况, 中国很多父母都有, 就是心理功能不够成熟和完善, 还不能够欣赏和认可他人 。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利克?伯奈(E Bernc)根据对自己和他人所采取的基本生活态度, 提出了四种人际交往心理模式:
我不好一你好:通常这类人很自卑, 在人际关系中容易放弃自我或顺从他人, 他们会花很多的努力去赢得他人的赞赏 。
我不好一你也不好:这类人不喜欢自己也不喜欢别人, 看不起自己, 也看不起别人, 内心十分孤独 。
我好一你不好:这类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而别人是错的, 把人际交往中失败的责任推在他人身上, 常导致自己固执己见 。
我好一你也好:这类人相信自己, 相信他人, 能够接纳自己和他人, 正视现实, 并努力去改变他们能改变的事物, 善于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与长处, 是一种成熟、健康的人际交往心理模式 。
而显而易见的是, 小琴的妈妈就是我好——你不好的那一类 。 即其内心模式是相对分裂对立的, 只有对错、好坏之分 。
而事实是, 别人的“好”, 并不会削弱自己的“好”, 别人好, 也并不能代表我们自己就差 。
孩子其实还是那个好孩子, 还是那个需要我们关心爱护的孩子, 只是我们身为父母的太过吝啬于积极、适当的赞美了 。
Nathaniel Branden在《自尊心理学》一书中提到“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 将直接影响到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是否有积极的心态, 自我评价还会影响他的思维方式、情绪、希望以及人生目标, 同时, 也影响到他的行为 。 ”
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理应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评价体系 。
帮助孩子建立自我的评价体系
自家一岁半的孩子近期特别喜欢咬衣服, 然后手里狠狠地拽着衣服的另一端 。 姥姥每次看到就会说:“你在这样, 我们就不喜欢你了, 以后也不带你出去玩了 。 ”
每次姥姥这么说的时候, 孩子都会又哭又闹的, 而且咬衣服的频率更高了 。
直到我那天拿了一面镜子给他, 指着镜子里的他说:“宝宝你看, 你这个样子好看么?你觉得好看你就继续”说着, 我又把他平时玩得高兴的照片给他看了看 。
从那以后, 孩子基本就不再咬衣服拽着玩了 。
其实, 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既不是用我们的标准来评价, 也不是我们替孩子做出评价, 而是我们需要用引导的方式教会孩子正确评价自我 。
很多时候, 其实“问题孩子”的问题不在孩子身上, 而是在他遇到的“问题家长”的身上 。
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修经常对莫翰奇说:“粗暴无礼并不是你的本性” 。 看到孩子善良美好的一面, 并用正确的方式去把它引导出来, 这才是所有家长或者其他教育者应该做的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