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一位房地产基金资深从业人员对近期形势的思考丨风云榜·大咖面对面?

风云榜·大咖面对面?2021年,房地产行业在深度调控中迎来史上最难一年,债务违约、销售下滑、资本市场信用重建,外部环境的变化,让不少房企陷入了迷茫;而土地、金融去杠杆、人口出生率下降等变化正在颠覆房地产行业的底层逻辑。
变,是房地产永恒的基调。在变化中谋求发展,必须抛弃原有思维,把握全新周期的机遇,是房企战略重修的重要课题。
为深度把脉行业,对话地产股权基金资深从业者刘阿林,立足国际环境大格局,以全新宏观视角解读政策,从一线股权基金的视角剖析行业底层逻辑,审视行业信用重建,建言行业可持续发展新思路。
政策调控精准把控时机和力度
作为行业最早一批做房地产股权投资基金从业者,刘阿林职业生涯的前10年在开发商,打交道的对象多为金融机构,而后10年在金融机构,打交道的对象则变成了各大开发商,从地产到金融,从融资到投资,跨界的经历带来了不一样的理解和视野。
今年以来的房地产调控,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行业里从业人员也有诸多不同的声音。那么作为某保险集团下属的房地产股权投资基金负责人,怎么看待今年以来房企的“至暗时刻”呢?行业里又存在哪些“危”与“机”呢?
金融机构|一位房地产基金资深从业人员对近期形势的思考丨风云榜·大咖面对面?

【 金融机构|一位房地产基金资深从业人员对近期形势的思考丨风云榜·大咖面对面?】刘阿林认为,首先,应该将此次房地产的深度调控放到更宏观的背景下去理解:
一是从西方国家近年来的日趋激化的社会矛盾来看,贫富差距的扩大带来社会的分裂和阶层的对立,极大的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而在中国,房地产是居民最主要的财富形式之一,房价的过快上涨,非健康发展的行业生态将会带来系列问题,最终可能会影响人民生活的幸福感,更加深化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是必然之举。
二是疫情以来,中美经济复苏的周期不同,货币政策也不尽相同。以往美国“放水”,其它国家被迫跟进,等到美国“收水”,美元霸权的镰刀高高举起,各国资产难免被收割。而此次,在美国采取了“大放水”的货币政策背景下,中国政府多次强调“逆周期、跨周期”的宏观政策,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坚决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
相反,中国政府利用疫情控制有力,在全球供应链混乱,大量订单涌向中国,出口一枝独秀的背景下,采取了主动降低房地产行业杠杆的措施,控制互联网资本的无序扩张,保护中小企业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虽然相关行业经历阵痛,但却给今后货币、财政等各项宏观政策留下了充足的空间,为中国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此次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是有的放矢的,调控的手段是非常高明的,时机和力度把控是非常精准的。
其实,对于可能产生的后果,从近期的政策转向看,政府是有预判和有准备的。
作为房地产从业人员,需要跳出自身行业去观察、理解和判断整个政策走势,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更何况,一系列政策出台前,政府早已有警示,包括郭树清书记讲话“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最大的灰犀牛”,包括“三条红线”的出台,只不过业内已经习惯了调控-放松-调控-放松的节奏,忽视了同样是调控,但内在逻辑已经改变,在万科率先喊出“活下去”的口号时,大部分房企是不以为然的。
信用体系重建需要更长的“磨底期”
那么随着政策的回暖,行业普遍认为政策底已现,但市场底在哪里?同时在阵痛中主体信用受损的房企何时才能重建信用体系,重新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