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么区分报酬与奖励


孩子怎么区分报酬与奖励



家长总想着如何培育孩子 , 却常采取物质等红包来贿赂孩子以求速成 。 以求速成 , 这种狭隘的报酬观念严重影响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
在很小的时候 , 初为人父的便诚惶诚恐地变着法子激励孩子 , 为的就是希望儿子做好自己认为他应该做好的事 , 促使其努力实现他所希望达到的教育目标 。
两岁时早晨不爱起床 , 所以便常对孩子说:“早早起床 , 爸爸给你买泡泡糖 。 ”后来上幼儿园 , 为了让儿子好好学习 , 便鼓励孩子“得一枚小红花奖励100元” 。 如果病了 , 为让其很好地配合医生打针吃药 , 会说:“等病好了 , 爸爸带你吃羊肉串 。 ”久面久之 , 也习惯了爸爸的这种“绝招” , 习惯了接受爸爸的“贿赂“ 。
家长总想着如何培育孩子 , 却常采取物质等红包来贿赂孩子以求速成
到逐渐长大 , 他形成了习惯 , 动辄以金钱、物质相要挟 , 今天自己洗手洗脸了要买冰激凌 , 明天自己穿衣服要玩具 , 甚至给爸爸端杯茶水也要跑腿费 。 起初 , 为了给孩子树立诚实信用的大丈夫形象和君子风度 , 便对孩子有承必诺 , 有求必应 , 只要孩子听话就行了 。 然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 , 给了他一个沉甸甸的教训 。
5岁那年春节 , 几个朋友来家小聚 , 逐一问好 。 觉得非常有面子 , 自己的孩子这么懂事 , 自然是值得自豪的 。 朋友们也纷纷夸赞孩子有礼貌 。 然而正当大家都很高兴的时候 , 却大喊:“叔叔 , 我都给你拜年了 , 你还不给我压岁钱啊?”这句话掷地有声 , 让满屋子的人瞠目结舌 , 和妻子更是尴尬难当 。 这个时候 , 才恍然大悟 , 他意识到了贿赂孩子所带来的种种窘况 。
过了一段时间 , 沉下脸来训戒儿子:“ 向长辈同好是应该的 , 这是一种礼节 , 正如你帮妈妈做家务一样 , 这都是一个好孩子应该做的 , 怎么能处处讲钱?如果这样的话 , 那么你吃的、穿的、用的以及学费也该你自己付了 , 而且爸爸每天接送你上学 , 你岂不要付给爸爸劳务费了?”
一直以来都活在赞美声中 , 爸爸的话让他哭了 。 从此之后 , 改变了教育方式 , 让也变得懂事了 。 知道每天早上自己洗脸刷牙是应该的 , 他还会主动帮助妈妈扫地擦桌子 , 甚至自己的小衣物也自己洗 , 而且不再提劳务费 , 报酬之类的事了 。
家长总想着如何培育孩子 , 却常采取物质等红包来贿赂孩子以求速成
心理学家指出 , 孩子的某些行为如只靠单纯的外在刺激维持时 , 刺激一旦减弱或者消失 , 其行为也随之消失 。 由此可见 , 在短期内靠红包贿赂的确能刺激孩子积极向上 , 然而长此以往却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 。 父母采取功利性教育的方式 , 做事只贪图获得钱物 , 而不是为了锻炼培养自己 , 也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现和价值观 。
毋庸置疑 ,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榜样作用 。 然而当家长灌输给孩子错误的拜金意识时 , 却没有发现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 当孩子处处以得到报酬为目的而做事时 , 本身的出发点就发生了偏差 , 孩子是不可能成为诚实守信的人的 。 单凭金钱和物质上的贿赂来达到鼓励的目的 , 无异于南辕北辙 , 它带给孩子的只会是负面效应:对金钱的片面认识、幼小的心灵上打上种种不健康的烙印 , 以至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 。
很多家长可能觉得用物质讨好孩子看上去并没有太大危害 , 然而这实际上让孩子对自己最基本的行为都抱有得到奖赏的期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