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被父母否定对人生有影响吗( 二 )


而父母习惯性地否定 , 会影响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
成年之后 , 很多关于自我的看法、观点都是从过去的经历中一点一滴积累的 。
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的著作《社会学习原理》解释到 , 孩子是通过环境中的榜样来学习各种生活技能 , 自然知识和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 。 这些榜样包括他们可以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的一切源头 。 比如说家庭成员 , 朋友 , 同学 , 社会环境 。
我们会在和环境的互动中 , 得到关于自己是谁 , 我表现的好不好等等这些信息反馈 。
每个孩子在幼年 , 都很容易像海绵一样 , 不加区别地去吸收这些反馈消息 , 形成一些自我认知 。
如果爸爸妈妈经常为了“脸面”责备孩子“你真丢人” , 比如哭泣了 , 考试考的不好……
孩子的行为 , 总是被家长贴上“没面子”“丢脸“ 的标签 , 孩子也容易对自我产生怀疑和否定 , 认为我是不是不够好 , 没有成为理想的孩子 , 自尊心变低 。
或者 , 爸爸妈妈经常选择看不到孩子的感受 , 去否认和忽视他的感受 。
孩子在寻求精神支持时候 , 总是换回冰冷的面孔 , 一味要求按照标准去做 , 孩子的情感就被抑制住了 , 很难找到释放的合适渠道 , 也不再觉察自己感受 , 觉得没人能理解自己 , 甚至自我怀疑 , 是否我不值得别人花时间来了解?
长期的苛责或则忽视 , 让孩子很难在环境中 , 建立起健康的自我认知 , 和培养良好的自尊感 。
在公共场合 , 为什么家长遇到孩子哭泣 , 觉得“丢脸”呢?
背后原因不是来自看似“无理”的孩子 , 而是家长的潜意识里 , 这种方式是不能被接纳的 。
一旦碰触神经 , 立马就被点燃 。
这可能来源于家长自身的成长环境 , 所受的教育模式 , 形成了她的认知模式 , 害怕外界的目光和评价 , 选择呵斥和忽视孩子 。
实际上 , 我们了解了孩子的行为模式之后 , 认识到这没有什么“丢人”的 , 是孩子的一种正常诉求的表达 , 外人也不会介意 。
我们或许可以采用简单的四个沟通步骤 , 来和陷入恐慌状态下的孩子交流 。
第一、不轻易责备孩子当下的情绪 。
孩子是因为紧张、害怕而哭泣 , 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可以接纳低落情绪的存在 , 再去询问和了解具体情况 。
第二、专注聆听孩子的表达 。
先放下自己的焦躁情绪 , 积极地关注对方 , 等孩子情绪平静了 , 平和地等他讲完心中的恐惧、担忧 。
第三、给予积极的情感反馈 。
对孩子的心理 , 表示感同身受和理解 , 让孩子从这个过程中 , 看到自己是被认同的 , 这时候再启发他 , 看看用什么方式 , 来调整现状 。
第四、给予理性的建议和积极行动 。
假如溜冰场的妈妈给予女儿关注后 , 重新开启探索之旅 , 在专业教练指导下 , 女儿也许就可以逐步适应冰场 , 通过有效训练 , 克服内心障碍 , 体验运动乐趣 , 而不是留下心理阴影了 。
对于妈妈来说 , 给予孩子温暖的拥抱 , 也放下自己内心苛责的一道枷锁;
没有人在意你“丢面子” , 孩子也比“面子”重要太多倍;
成年人放下内在的恐惧 , 才能清空自己的思绪 , 去接住一个孩子的渴望;
对于孩子来说 , 这世界最遥远的距离 , 莫过于在哭泣中寻求关怀 , 最爱的妈妈回应“你真丢人”;
这世界上最近的距离 , 是即使隔着千山万水 , 我也能在妈妈的眼中 , 感受到积极关注和无条件的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