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陪读有哪些利弊


父母陪读有哪些利弊



49岁妈妈和儿子双双考研成功:都是陪读, 你差在哪儿?登上《人民日报》的宿管阿姨, 这是什么神仙家庭!就是一地鸡毛?
根本原因, 就在于陪读思维的不同 。
少技巧、多焦虑, 少支持, 多打击, 少陪伴, 多控制, 这样的陪读哪怕投入大量时间、精力, 也只是“无效陪读”, 徒劳无功 。
陪伴不等于监督, 营造氛围更重要
好好回想一下, 平时我们是怎么陪娃读书学习的呢?
孩子刚回到家, 我们就如唐僧念经一般猛催他去学习;
孩子学习的时候, 我们在旁边一边盯, 一边催, 一边骂;
孩子写作业磨蹭, 我们觉得时间难耐, 烦躁不堪, 要么准备开打, 要么忍不住拿出手机边陪边看 。
在这样的陪娃模式下, 有人气出急诊, 有人闹出心梗脑出血, 字字含泪, 杜鹃啼血 。
【父母陪读有哪些利弊】回忆起自己十几年的陪读历程, 感慨道:“我也曾经‘河东狮吼’过 。 ”
可是孩子除了害怕和反抗, 并没有什么效果 。
渐渐地阿姨领悟道, 真正的陪读, 不是盯着孩子读, 而是陪着孩子一起学习 。
阿姨给自己报了个会计班, 带着儿子一起上课 。
孩子受到了妈妈的感染, 成绩蹭蹭上涨, 而阿姨也开始了自己“开挂”般的人生 。
其实, 要想让陪读有效果, 首先要明确陪伴的意义 。
很多时候, 我们都把陪娃当成了“监督” 。
让我们换位思考一下, 当你考试时监考老师一直盯着你看, 还能把卷子好好写完吗?
把“陪”变成“盯”, 除了对孩子造成干扰, 加重紧张焦虑之外毫无意义 。
其实, 放下手机、关掉电视、拿起书本、营造氛围, 才能完成成功陪读的第一步 。 孩子需要的是高质量的陪, 而不是低质量的陪读 。
陪读不是转移焦虑, 自我提升更重要
去年, 网上有一篇《月薪三万, 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让无数父母扎心 。
广州的一位高管妈妈, 为了让孩子的暑假足够“充实”, 两个月花费竟然高达三万五 。
据《2017~2018年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显示, 中国人的教育支出已经达到家庭年收入的20%以上, 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花费最多的国家 。
这无一不在折射出一个残酷真相:这一代父母压力山大 。 而这种对孩子的焦虑, 其实源于对自我的焦虑 。
我们小时候没考上好大学, 就想让孩子考上211;
我们小时候没机会学才艺, 就想让孩子十项全能;
我们没过上富裕的生活, 就像让孩子将来赚大钱 。
很多家长在适应社会过程中产生巨大焦虑, 但他们不是通过自己的成长去解决问题, 而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结果孩子就承受了双倍的压力 。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是教育自己, 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 ”
可现实中很多家长, 很多父母自己早已停止成长, 却把全部压力放到孩子身上, 还口口声声说这是因为“爱孩子” 。
但实际上, 这不过是在转移自己的焦虑 。
说起自己的教育经验, 其实只有四个字——共同成长 。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 她就以身作则, 利用一切空暇的时间学习英文、书画, 卷不离手 。
在安置好家庭之后, 51岁的她重新进入校园, 最终以全优的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 。
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 很简单, 你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 ”
真正优秀的父母会和孩子共同成长, 努力提升自己, 你努力的模样, 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