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延迟满足”怎么办


孩子“延迟满足”怎么办



近几年来 , “延迟满足”这个概念越来越被更多人所认知 , 尤其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的关于 “棉花糖实验” , 即告诉两组孩子 , 如果当时不吃他准备的棉花糖 , 到了等待的时间则可以得到两块 , 而当时吃掉的孩子只能得到一块 。
最终得出的结果是:
在个性方面 , “不等者”更多地显示出孤僻、易固执、易受挫、优柔寡断的倾向;“延迟者”较多地成为适应性强、具有冒险精神、受人欢迎、自信、独立的少年 。 而在学业能力上 , “延迟者”比“不等者”在数学和语文成绩上平均高出20分 。
这个结果让更多父母认定了在孩子有需求的时候 , 我们应该适当地“延迟满足” , 避免孩子只图眼前的安逸 。
可是 , 也有很多父母在实施“延迟满足”的时候开始发现一个问题 , 那就是明明是合理的要求 , 为什么要“延迟满足”呢?孩子非但没有在“延迟满足”中得到“满足” , 反而还认为我是在刁难他 , 开始对我不信任起来 , 那么“延迟满足”的方法到底能不能达到自己所希望的结果呢?
“延迟满足”到底是什么意思
“延迟满足”英语是“deferrde gratification” , 字面上直接翻译过来是“推迟的满足感” 。 《养育的选择》一书中是这样解释这一概念的:
在发展心理学中指的是人的一种能力 , 或者人的一种属性 , 是人能够等待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再做想做的事 , 反映了自我控制或者说克制欲望的能力 。 它的反面概念是即刻满足(instant gratification),拥有这种属性的人 , 欲望控制力不够 , 比较冲动 。
了解了延迟满足真正的意义之后 , 我们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家长在运用“延迟满足”的方法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了 。
针对以上的说法我们就可以知道 , “推迟的满足感”其实是一种个人能力 , 并不仅仅是“延迟满足孩子需求”的意思 , 也不能简单地作为一个教育方法来看 , 我们如果想正确使用“延迟满足”的方法 , 必须要了解孩子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状态 。
比如有个朋友家孩子今天提出想去吃自己喜欢吃的美食 , 朋友想起了“延迟满足”的说法 , 于是告诉她说等周日再去吃 。 可是听了这话孩子往往很不开心 , 她觉得此刻有想吃那种食物的欲望 , 等到周日也许就没有想吃的欲望了 , 这会大大降低她做这件事时的幸福感 。
那么针对这种情况 , 我们必须要了解一点 , 那就是我们想要培养孩子的是让他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的能力 , 那么对于孩子想要吃一顿自己爱吃的饭这件事 , 只要你的时间允许、经济条件允许 , 任何一天都适合 , 为什么不满足孩子呢?
“延迟满足”是让孩子自行选择
而不是家长替孩子做决定
前几天遇到邻居带着孩子回家 , 孩子一脸不高兴 , 明显刚刚哭过 , 跟邻居聊天时得知孩子看中了一套喜欢的书 , 但是书店卖得比较贵 , 五本书一百多块钱 , 习惯了在某宝消费的邻居在网上搜了一下 , 价格比现实中便宜一半 , 于是想到网上买 。
邻居告诉孩子回头到网上给他买 , 可能得过两三天才能收到 , 孩子却死活不同意 , 因为对于没有金钱概念的孩子来说 , 他并不能理解这中间的价格差异 , 只是关注眼前 , 认为既然是要买 , 为什么当时不买 , 非要过几天买呢?所以就开始哭闹 , 结果被邻居强行带回 。
经由邻居这个例子 , 再结合“推迟的满足感”的解释 , 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问题出在了哪里 。 邻居想要在网上买书这件事 , 是单方面自己决定的事情 , 要求孩子推迟自己的欲望 , 并非孩子自己的选择 。 而“推迟的满足感”则是培养孩子自我控制欲望的能力 , 是由孩子说了算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