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成语意思/典故
三国时候袁绍身边有一位门客 。 名叫崔琰[yǎn] , 他从小学习武艺 , 不过直到23岁才开始读论语诗经等书籍 。
崔琰为人耿直很有见识 , 朝廷的官员们对他十分推崇 , 连曹操都很敬重他 。 当时袁绍手下的士兵非常残暴 , 甚至挖开坟墓毁弃敌人的尸骨 , 于是崔琰劝说袁绍命令士兵不要这样做 , 袁绍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 , 就听取了他的建议 , 并且封他为骑都尉 。
崔琰后来跟随曹操的时候 , 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 。 曹操想立曹植为嗣[sì]子(继承人的意思) , 崔琰就反对说 , 自古以来的规矩都是立长子 , 怎么能立小儿子呢?这是不可以的呀!曹植虽是崔琰的侄女婿 , 但他也不偏袒 , 曹操很佩服他的公正 。
崔琰在对人才的识别方面有独到之处 , 崔琰有个堂弟名叫崔林 , 年轻时没有什么成就和名望 , 亲戚朋友都瞧不起他 。 但是崔琰却对这位堂弟相当器重 , 常常对别人说 , 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 , 终必远至 , 意思是说 , 能做大事的人往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 , 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 。 后来崔琳受到重用 , 先是在曹操手下担任主簿、御史中丞等官职 , 后来在魏文帝曹丕朝中担任司空 , 被封为安阳乡侯 , 成为魏国的重臣 。
【大器晚成】大器晚成 , 原意是大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器 , 后来大器晚成这个成语意思常用以比喻一个人成才成名较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