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腾蛟|这些房企向死而生

林腾蛟|这些房企向死而生

文/乐居财经 曾树佳
哪怕被业主送上一面“锦旗”,黄其森也不再逃避。这几个月来,他慢慢活跃在镜头前,一边开发布会,一边去项目现场指导工作。
跨过2021年,泰禾集团官微写到:“岁末年初,我们听到内部外部,都有很多更振奋的声音。”其总结了公司从产生“混沌观望情绪”到“多个项目交付了房子”,前路似乎清晰了不少。
其实,早在去年7月,黄其森在发表《泰禾的形势与任务》时,就已结合实际提出,“天时地利人和皆已具备,我们开始进入上山路。”
黄其森的底气,并非凭空而来。外界普遍认为,泰禾在2020年中就拉开暴雷序幕,彼时调控虽已逐渐深化,但市场仍保持一定的热度,陷入流动性危机的房企并不多。加上泰禾的资产大多位于一二线,其资产处置难度不是很大。
从这个角度看,较早暴雷的时间节点,反而让泰禾、华夏幸福等房企,有了更大的流动性操作空间,可谓是“祸兮福所倚”。
反观那些在去年下半年集中爆发危机的开发商,在风声鹤唳中求生,则显得艰难了许多,不仅“白衣骑士”不会出现,而且连抛售资产都要被买家挑肥拣瘦。
一位暴雷房企老板更是坦言,“习惯了打顺风球,突然有了逆风球,不知道该怎么打。”他们每天需要面临各种选择题:是先还美元债还是商票?是裁员还是降薪?是处置资产还是卖股权?
地产领域依旧充满着不确定性,外界既无法预料接下来会有哪家房企陷入困境,也无从得知现已处在流动性危机中的地产商,有多少能转危为安。
不过,除了少数躺平的企业之外,大部分房企还是在积极自救的。自助者天助,房企若能坚定摆脱困境的决心,并为此付诸行动,无疑将更有可能走出泥潭。
赢在时间节点
华夏幸福似乎是较早看到曙光的企业,因为它的债务重组方案,于去年12月审议通过了,现正继续推进债务重组协议洽谈、签署等《债务重组计划》有关事项的落地。
华夏幸福定下了四大具体方案,化解其2192 亿元的金融债务。其一是出售资产,实现回笼资金约750亿元,其中570亿元用于现金偿付债务,剩余180亿元用于经营,另可带走金融债务约500亿元。
此外,优先类金融债务展期或清偿约352亿元;以持有型物业等约220亿元资产设立的信托受益权份额抵偿;剩余约 550 亿元金融债务由公司承接,通过后续经营发展逐步清偿。
这些明确量化的债务偿还指标,让华夏幸福压抑许久之后,终于探出了水面。
它的暴雷,经历了一个较长的累积过程。早在2017年,环京区域出台“限购令”,楼市大幅降温,重仓该区域的华夏幸福,就已出现经营性现金流由正转负的情况。
也是在这一年,万达遭遇股债双杀,王健林痛下决心,抛售13个重点文旅项目、77间酒店等,转型轻资产;那个规模竞逐的年头,万达的资产并不缺买主,所以王健林得以迅速回笼资金,恢复元气,这才有了后面推动万达商管冲击港股市场的故事。
而那时开始显现流动性问题的华夏幸福,虽然也于隔年转让了环京多个项目股权,但它仍坚守产业新城的业务形态,并在引援上有所收获,得到“染红”。
平安共斥资180亿元,两次入股华夏幸福,以25%的持股比例,成为其第二大股东。由此,实控人王文学不仅暂时解决了资金难题,还另立南方总部,发展商业地产。
但好景不长,华夏幸福最终还是绷不住了,于去年2月开始宣告债务违约,遭遇评级下调。
王文学虽然没有像王健林一样,在最恰当的时间节点转变发展方向,但在它暴雷的2020年上半年,地产商仍在如火如荼地抢地,全国商品住宅累计同比增长29.4%,市场温度尤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