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90后家装"迷途":被坑、崩溃与幸福( 四 )


而一个家里想要装修,起码要将600多种材料用不同的形式组合到一起。这600多种材料,每一种都对应着不同的品牌和工艺,从而衍生出了数千万个组合,“小白们不懂装修,有个性化需求后,应对的材料更加多样,行业内的人就有巨大的发挥空间。”刘学补充道。
周辉也向「创业最前线」举例,比如一家知名品牌的马桶,市面上消费者自己买要花三五千元,家装公司可以将价格压到千元左右。这些差价则是家装公司和销售等人员可以操作的利润空间。
“市场上家装公司的利润普遍不会低于35%,常规在40%左右,有‘黑’一点的可能在50%-60%。”周辉表示,这样的操作其实是行业默认的“潜规则”。
与此同时,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制造项目增项也是部分装修企业的常见“招数”。
张涛就是在装修过程中遇到了类似情况。
当时家装公司在报价中,说好了是按照600元/平的套餐标准装修,但签了合同之后,设计师在陪他选材料时,就发现他能看中的材料都需要加钱,而合同中标注的材料他又实在看不上。
不仅如此,因为他收房时是精装修,设计师又告诉他,想实现之前给你看的装修图,厨房和厕所的格局得大变,拆墙、建墙、垃圾清运都需要加钱。
对此,刘学表示这样的套路很“正常”。
据他了解,有的公司在报价时很多材料只会写“单价+品牌”,而规格等具体数据则不会体现。比如涂料报价中,就标注用知名品牌的涂料,X元/㎡,但不会说明到底选用什么品质、规格和工艺。
“要知道,只写一个品牌名就是耍流氓,他们会用高价高质量换成低价低质量的,也会和你说这就是合同中所说的品牌。”刘学说。
甚至有些家装行业中所谓的设计总监,还没有学会各种画图和施工技巧,最先学会的却是如何“坑你”。因为公司会有一套应对消费者的话术,教他们如何和消费者销售公司的材料,快速收取装修定金,选择套餐后再如何利用话术加钱。
更夸张的是,装修小白们费劲刷视频所做的功课,都是装修公司们想让你看到的东西,究其根本,他们还是想要“割你”。
刘学表示,其实装修就是一件低频的事情,业主们想要靠着在网络和短视频上所谓业内人士的内容建议来避开各种坑,本身就是一件可笑的事情。
他还向「创业最前线」透露,短视频风靡后有许多顶着“家装设计师”名号的账号出现,但这些账号的运营人员大部分没有从业背景,都是由统一的公司批量进行生产。
事实确实如此,王梓的预算也从最开始的10万变成12万,最后的实际消费更是达到15万元。在四线城市装修的张涛则更夸张,预算已经从最开始的七八万,变为光硬装和全屋定制的橱柜就花费10万元。他预计,待硬装软装完成后,这个预算得变成十七八万元。
4、家装赛道:等待一场技术革命事实上,90后和00后正在成为互联网装修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
土巴兔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1装修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21年使用互联网装修产品及服务的用户同比增长106%。其中,“90后”在互联网装修用户中占比最大,约39%。“00后”在互联网装修用户中占比4.46%。
而一场针对年轻人心智的家装家居产业争夺战已然打响。
Fastdate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家装市场规模达到2.61万亿。在这个规模超2万亿的市场中,试图以互联网思维解决买卖双方痛点的公司不在少数。这期间,也不断有想要颠覆行业的企业诞生,巨头们更想在行业中分一杯羹。
2021年3月,苏宁宣布提供家装家电一站式购物服务;4月,国美上线“打扮家”App;5月,百度发布了互联网家装新品牌“装馨家”;巨头们更是纷纷布局,京东已经上线了“京东家”频道,贝壳找房推出了家居服务平台“被窝家装”,阿里旗下则设有家装平台“每平每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