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的非遗文化有哪些

闽南的非遗文化有哪些

闽南的非遗文化有哪些


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文化空间 。
1、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福建各地区的方言及民间谚语、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传说等 。如霞浦畲族小说歌、闽南童谣、陈三五娘传说 。
2、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传统戏剧如歌仔戏、梨园戏、莆仙戏等;传统曲艺如福州评话、答嘴鼓、漳州锦歌等;民间舞蹈如泉州拍胸舞、邵武傩舞、龙岩采茶灯等;民间音乐如泉州南音、茶亭十番音乐、浦城闽派古琴等;民间美术如漳州木版年画、柘荣剪纸、惠安木雕技艺等;传统杂技与竞技如建瓯挑幡、宁德霍童线狮、自然门武术等 。
3、民俗活动、礼仪、节庆:福建民间添丁庆寿旧俗、婚嫁旧俗、丧礼旧俗、民间节日、庙会、民间传统信仰习俗等 。如闽西客家春耕习俗、惠安女服饰、丰泽虫寻埔女服饰、闽东畲族婚俗、仙游枫亭元宵游灯习俗、闽西客家元宵节庆、宁德畲族三月三节俗等 。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各种具有福建特色的生产生活技艺与工具等 。如福州同利肉燕制作技艺、福州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福州永和鱼丸制作技艺、泉州传统竹编工艺、明溪肉脯干制作工艺、沙县小吃制作工艺等 。
5、传统手工艺技能:福建各种工艺美术制品的独特制作技艺 。如德化瓷工艺、泉州李尧宝刻纸、安溪蓝印花布、将乐民间龙池古砚制作工艺、将乐西山造纸技术、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工艺技能及习俗、建阳建本雕版印刷、永定客家土楼建筑工艺、连城四堡雕版工艺、福安银器制作工艺、寿宁木拱廊桥制作工艺、福鼎饼花工艺等
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福建民间各种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 。如云霄开漳圣王巡安民俗、南安英都拔拔灯、石狮蚶江端午海上泼水习俗、龙岩适中盂兰盆节俗、福鼎双华畲族二月二歌会、周宁浦源护鱼习俗等 。
福建非遗文化有哪些手工艺
福建非遗文化有:拍胸舞是福建省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又称拍胸、打七响、打花绰、乞丐舞等,是一种发源于泉州 。还有福建剪纸 。
拍胸舞:是福建省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又称拍胸、打七响、打花绰、乞丐舞等,是一种发源于泉州,广泛流传于闽南沿海各县区以及台湾等地区的汉族舞蹈 。尤其在泉州地方,大到政府举办的各种重大文化活动、大型文艺踩街,小到各部门单位的集会庆典、里巷乡村民间的迎神赛会,甚至普通百姓家的婚丧喜庆,均随处可见拍胸舞的身影 。
福建剪纸:现存的福建剪纸类型最早大约起源于唐垂拱年初,盛于清朝和民国年间,深深扎根于民间生产和生活之中 。因其最初仅作为刺绣的底样而存在,所以又被称为“绞花” 。随着汉族民间民俗活动的盛行和北方贴“窗花”等中原文化的影响,民间剪纸开始应用于结婚、祭祀等活动 。每逢新岁、新婚嫁娶、小孩满月和生日寿诞,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喜花”以祈福驱邪 。
更多关于福建非遗文化有哪些,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89173a1615736842.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南音、闽南民居、泉州木偶等 。

一、南音

南音,又名弦管 。发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语演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汉族音乐 。琵琶轻弹,洞箫幽幽,浅吟低唱,音符和旋律,穿越了千年的岁月,在空气里潆洄飘荡 。

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 。

南音起源于唐,形成在宋,南音的唱法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其唱、奏者的二度创作极富随意性,而南管的演奏上也保持在唐宋时期的特色 。其音乐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中国古代音乐体系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 。

2006年5月20日,南音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闽南的非遗文化有哪些



二、闽南民居

闽南民居是福建、台湾等地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其他地域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源于泉州,始于唐五代,是闽南地区古建筑技艺的主流,传播于闽南文化圈的泉州、漳州、厦门,还有台港澳及东南亚等地区 。

泉州古厝,凭借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始终占据闽南文化圈古建筑技艺的主流 。鉴于泉州的地理、气候、文化习俗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总结出一套泉州传统建筑的营造法则和技巧 。

2010年9月,中国传统木结构(闽南民居)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闽南的非遗文化有哪些



三、泉州木偶

福建泉州素有“戏曲之乡”、“木偶之城”的美称 。

相传唐末王审知入闽时,傀儡戏就随之传入泉州 。到了宋代,已在福建泉州民间广为流传 。明代的泉州傀儡戏已脱离了属于片断、杂技表演的“弄傀儡”形式,能够演规模宏大的历史戏了 。

到了清道光、咸丰年间,木偶制作技术大大提高了,艺人们根据《目连》、《西游》、《封神》等戏的特点,创造了不少花脸、鬼脸头像 。同时改进了活动头像,把木偶又前推进了一大步 。


闽南的非遗文化有哪些



【闽南的非遗文化有哪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