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姓由来

周姓由来

周姓由来


1、西周初年人周姓祖先们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 。到文王姬昌时,以国为氏 。
2、出自周公旦的后裔 。周公姬旦的次子在周朝继续辅佐王室,世代继承了“周公”这一称号 。周公旦的曾孙周公黑肩(即周桓公),曾率军协助周桓王讨伐郑国 。后周王朝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内乱,周公黑肩卷入其中被杀,后辈子孙有因“周公”姓者,改姓周 。
3、出自周赧王的后裔 。平王东迁,定都洛邑后,霸权在诸侯之间来回辗转 。公元前256年,周朝被秦所灭,末代君主周赧王被贬为平民,随后迁到了惮孤(今河南汝州市西北),周赧王的子孙,后来就以“周”为姓 。
4、出自周平王的后裔 。周平王有个儿子被封到了汝坟,传到第十八代姬邕,周被秦灭,因仍旧被人称作“周家”,姬邕改姓为周 。汉初时,朝廷封周邕的孙子周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延续周室香火 。周仁后来迁往汝南郡安成县(今河南驻马店所辖县区内今汝南、平舆、确山、正阳诸县交界一带) 。这支周姓在当地发展繁衍,汉唐时成为著名的汝南周氏,后不断播迁,构成了今天周姓的主要来源 。
平面构成的起源和由来是什么
周姓的起源和由来是:

1、出自古周国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 。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已经存在周部落,黄帝臣子周昌和周书,都属周部落(古周国) 。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 

2、西周初年人周姓祖先们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 。到文王姬昌时,以国为氏 。

3、出自周公旦的后裔 。周公姬旦的次子在周朝继续辅佐王室,世代继承了“周公”这一称号 。周公旦的曾孙周公黑肩(即周桓公),曾率军协助周桓王讨伐郑国 。后周王朝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内乱,周公黑肩卷入其中被杀,后辈子孙有因“周公”姓者,改姓周 。


周姓由来



4、出自周赧王的后裔 。平王东迁,定都洛邑后,霸权在诸侯之间来回辗转 。公元前256年,周朝被秦所灭,末代君主周赧王被贬为平民,随后迁到了惮孤(今河南汝州市西北),周赧王的子孙,后来就以“周”为姓 。

5、出自周平王的后裔 。周平王有个儿子被封到了汝坟,传到第十八代姬邕,周被秦灭,因仍旧被人称作“周家”,姬邕改姓为周 。汉初时,朝廷封周邕的孙子周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延续周室香火 。 

6、避讳改姓,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为避唐玄宗李隆基名讳,改为周姓 。

周姓的来源
【周姓由来】一、出自古周国 。[4]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 。[4] [8] 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已经存在周部落,黄帝臣子周昌和周书,都属周部落(古周国) 。[4] 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8] 《河图运录法》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有大将周昌,商代有太史周任,两人后代均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境)、浔阳(今属江西)、临川(今属江西)、陈留(今属河南)、沛国(今河南、安徽、江苏境)、泰山(今属山东)、河南(今属河南)等地 。[9]
二、出自姬姓 。[4] [9-10]
1.西周初年人周姓祖先们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 。到文王姬昌时,以国为氏 。[9]
2.出自周公旦的后裔 。周公姬旦的次子在周朝继续辅佐王室,世代继承了“周公”这一称号 。周公旦的曾孙周公黑肩(即周桓公),曾率军协助周桓王讨伐郑国 。后周王朝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内乱,周公黑肩卷入其中被杀,后辈子孙有因“周公”姓者,改姓周 。[9-10]
3.出自周赧王的后裔 。平王东迁,定都洛邑后,霸权在诸侯之间来回辗转 。公元前256年,周朝被秦所灭,末代君主周赧王被贬为平民,随后迁到了惮孤(今河南汝州市西北),周赧王的子孙,后来就以“周”为姓 。[10]
4.出自周平王的后裔 。周平王有个儿子被封到了汝坟,传到第十八代姬邕,周被秦灭,因仍旧被人称作“周家”,姬邕改姓为周 。汉初时,朝廷封周邕的孙子周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延续周室香火 。周仁后来迁往汝南郡安成县(今河南驻马店所辖县区内今汝南、平舆、确山、正阳诸县交界一带) 。这支周姓在当地发展繁衍,汉唐时成为著名的汝南周氏,后不断播迁,构成了今天周姓的主要来源 。[10]
三、避讳改姓,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为避唐玄宗李隆基名讳,改为周姓 。[9-10]
四、源于其他姓氏 。
1.五代后梁,成油死后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 。[9]
2.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并迁移台湾新竹 。[9] 唐朝末年,苏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孙昌盛,成为南方大族之一 。苏益的六代孙居住福建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粮累,财产没官,族人还受元朝官军围剿,各自逃难,其侄苏可安改姓周 。自此以后,这支周氏族人繁衍,并迁移入台湾新竹县 。[8]
3.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子孙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 。[9] 明朝第一代吉王朱见浚,为明英宗第七子,成化十三年(1477年)就藩长沙 。第四代吉王称为吉端王,吉端王的嫡子袭封,死后无嗣,吉端二子又袭封 。明朝亡后,袭封的吉王逃往广东,死于缅甸 。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铤(yan延),封长沙郡王 。朱翊铤的庶子朱万世,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其子孙一直姓周 。[7] [11]
五、源于少数民族 。
1.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 。《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 。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 。”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 。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 。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 。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 。周摇(约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11] [9]
2.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9]
3.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9


周姓由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