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白话文解释,老子的道德经怎么解释

老子的道德经怎么解释

道德经白话文解释,老子的道德经怎么解释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 。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 。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 。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
道德经白话文解释?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解释】


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 。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解释】
【道德经白话文解释,老子的道德经怎么解释】

天下都知道美的就是美的,就是因为有丑的了 。都知道善的就是善的,就是因为有恶的了 。所以,有和无互助产生,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包容,高和下互相包容,音和声互助谐和,前和后互助跟从 。因此,圣人以无为处理事务,实行无言的教导,万物自己发生变化而不为它开头儿 。生长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了万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功了而不居功 。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 。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


【解释】


不推崇有才能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诊视难得的货物,不让看到人民去当盗贼 。不让看到可以引起贪欲的事物,使民心不被扰乱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使天下人心里空空的,吃得饱饱的,没有争强逞能的志向,身体棒棒的,经常使人民没有心智和欲望使那些有心智的人也不敢妄为 。用无为的原则办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


《老子》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


【解释】


道是空虚的,而作用却是没有穷尽的 。深远的很哪,好象是万物的宗主 。挫灭锐气,解脱纠纷,涵蓄光亮,混同垢尘 。幽隐的很哪,似亡而实存 。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有天帝之前就有它 。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