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百善孝为先,有哪些习俗清明节为什么不固定日期

老人说:今年“清明逢戊子,上坟不填土”,是什么意思呢?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注定是一座幽长幽长的桥,一头是故亲,一头是思念 。烟茫茫,雨茫茫,思亲忧断肠,清明,是纪念,是缅怀,在这万物蓬勃之春,低头是过往,抬头是希望 。

清明祭祖,百善孝为先,有哪些习俗清明节为什么不固定日期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五个节气,和春节、端午、中秋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并不是固定的,它以清明节气为主,清明节气是哪一天,清明节就是哪一天 。今年的清明交节时间是农历的三月初五凌晨3点20分,也就十二时辰中的寅时 。在《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此时太阳黄经达到15度,阴气衰退,生气旺盛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反应中国古人需求“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讲求顺应天时又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
《国语》曰:时有八风 。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 。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古人将每个节气分为三候,用来描述节气物候特征,清明节气三候为: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
清明节气的第一个五天,作为暮春时节的桐花开始盛开;第二个五天喜阴的田鼠回到洞中喜阳的鸟儿在山野田间鸣叫,提醒人们不误农时;第三个五天下雨也能看见彩虹了 。
清明节气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农谚有“清明前五天不早,清明后五天不晚”的说法,意思是说高粱要在清明前后种植,提前五天种不早,之后5天种也不晚 。还有农谚说“高粱早播秸秆硬,谷子早播多发病 。”,高粱可以早播,但是,谷子不可以,播种早了病害多 。还有农谚说“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意思是说,清明节气前后要给越冬作物和早春种植的作物浇水施肥,充足的水份容易培育出壮苗 。
这些古老的农谚都是古人在长期的农耕劳作中总结出来的,由于不是文人写的,是老百姓自己口口相传的 。所以,看上去有很浓厚的乡土气息,朗朗上口,容易记忆 。当然,有些农谚由于气候条件发生变化,不是那么准确了,但有些还是可以借鉴的 。例如,“清明不上粪,越长越短劲 。”适合全国大部分地区 。
清明祭祖,百善孝为先,有哪些习俗清明节为什么不固定日期


清明不只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节气,还是郊外踏青春游和外出祭祖的好时节 。清明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后及行孝的具体表现 。在古人的认知里,人死之后是不会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死亡的只是你的肉体,但是人的灵魂是不破不灭的 。所以,我们从一些古书上还是影视剧里面看到关于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各类传说 。老人说,今年“清明逢戊子,上坟不填土”,是什么意思?
【清明祭祖,百善孝为先,有哪些习俗清明节为什么不固定日期】今年清明是农历三月初五,壬寅年(虎)甲辰月戊子日,戊就是“土”,在古代择日的时候要避开这一天 。除此之外,戊日也是不挖土,不砍伐的日子,就连寺院中也要静默一天 。
戊日是按六十甲子的排列顺序“干支历”上推,每六十天为一轮,其中凡是逢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这六天就叫戊日 。到了唐宋时期,戊日的禁忌开始进入宗教之中 。道教凡是戊日皆不朝真,不烧香、诵经、不朝拜,不建斋设醮等等 。
在古代每年有两个戊日是非常重视的,一个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被称“春社日”,这天是土地爷的生日,人们这一天会祈求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另一个重要的“戊日”是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称为“秋社日”是向土地爷汇报今年的庄稼收成 。祭拜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祈福 。所以,古人认为清明逢戊日上坟时,不挖土,也不填土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