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性有四大法则 如何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有四大法则 如何修身养性


曾国藩在给曾纪泽、曾纪鸿的书信中曾谈到修身养性的四大法则:
一 曰 慎 独 则 心 安
曾国藩认为“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自我修养的道理,没有比养心更难的了 。“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 。方寸之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已独知之 。”一个人心里知道有善有恶,却不能尽自己的力量去行善除恶,这就是自欺欺人 。自欺不自欺自己心里知道,因此一个人“慎独”的功夫就特别重要 。
“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 。”如果能够做到这样,那么“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乎,是人生第一自强,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一个人能够做到没有愧疚之事,面对天地便会神色泰然,心情愉快富足宽裕,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是最好的快乐药方,也是修身养性的第一件大事 。
二 曰 主 敬 则 身 强
【修身养性有四大法则 如何修身养性】“敬”的功夫也是曾国藩特别重视的,内心要有一个“敬”字,要善于专静守一,不为外物所诱惑、所打扰 。他的“主敬”思想是接续儒家传统而来 。他说:“‘敬’之一字,孔门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至程、朱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 。”
对于“敬”的内涵,曾国藩从“敬之工夫”“敬之气象”“敬之效验”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已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在曾国藩看来,“敬”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使人身强”:“吾谓‘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也就是说,不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对待,不敢懈怠,那么就能够使身体强健 。
在1858年6月26日给沅甫九弟的信中,曾国藩说:“圣门教人,不外敬恕二字,天德王道,彻始彻终,性功事功,俱可包括 。余平生于敬字无工夫,是以五十而无所成 。”曾国藩将自己五十而无所成归因到“敬”字功夫不足上,由此也体现出“敬”在成功中的重要性 。在1858年8月22日给沅甫九弟的信里说:“‘久而敬之’四字,不特处朋友为然,即凡事亦莫不然 。至嘱 。”这里他则把“敬”看作是处朋友的交往原则,同时也是做任何事所需始终遵守的 。
修身养性有四大法则 如何修身养性


三 曰 求 仁 则 人 悦
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即是“仁” 。曾国藩对“求仁”亦十分看重 。他认为:“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者,自产不惧,发富人百物有余,不假外求 。达者,四达不悖,如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四应 。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 。”
孔子一派教育人,最大的莫过于教人“求仁”,而“求仁”中最要紧的,莫过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这几句话 。曾国藩对“立”与“达”的概念进行了阐释 :立者,自立而毫不恐惧,像富人财富有余,不需要向别人借一样 ;达者,四通八达,没有障碍,像有权威的人站在高处大喊一声便群山四面回应一样 。一个人如能做到立已达人,其结果是怎样的?那就可能和万物争光辉了,那么人们就愿意高高兴兴地、喜悦地归附于他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