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胖,为什么你还一直喊着要减肥?( 二 )


降低体重并维持 , 并不像广告上讲的那么容易 , 尤其是要达到本次调查折射出的大多数女性希望的低体重水平 。 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 , 一些人可能会对自己 “下狠手” , 使劲限制自己的食物摄入量 , 让自己一直处于一种饥饿状态 。 然而 , 大部分科学研究都表明 , 长远地看节食对体重控制往往没有什么效果 。
【明明不胖,为什么你还一直喊着要减肥?】为什么苛刻的节食计划从长远来看并不能改变体重?请注意这句话中的“长远”两个字 。 为了弄明白这个原理 ,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在接下来的一分钟内 , 请闭上眼睛 , 什么都可以想 , 但是就别去想一只大熊猫在抱着竹子啃的画面 , 一分钟之后睁开眼睛 。
回想一下 , 是不是在这一分钟里 , 什么都没有想 , 除了看到一只大熊猫抱着竹子啃的画面 。
(插图:杨璟绎)
同理 , 假如你制定并且参与了非常苛刻的节食计划 , 首先就要考虑哪些东西不能吃 , 而且这些往往还是你非常喜欢吃的东西 。 苛刻的节食计划意味着你将常常处于饥饿状态中 , 于是很可能 , 你满脑子都是和这些食物有关的内容 。 一旦忍受不住允许自己吃的时候 , 就更可能吃比正常量多许多的食物 。 就好比很饿的时候点餐 , 基本都吃不完;很饿的时候逛超市 , 会莫名其妙买比平常多得多的食物 。
心理学上有一个基本的假设 , 即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 , 意味着想要抑制获取食物的冲动 , 就需要调动认知资源 。 但当我们一旦遇到压力情境 , 则需要调动一些心理资源来进行应对 , 因此 , 那些负责掌控节食计划的认知资源就被调走了 , 节食的阀门随之松开 , 一个大吃大喝的周期就会开始 。 不节食的人偶尔大快朵颐内心一般没有什么负担 , 而对于节食的人而言 , 大吃大喝之后往往会有深深的负罪感 。
于是 , 在负罪感的驱使下 , 新一轮的、很可能更苛刻的节食计划就会开启 。 随之而来的就是新一轮的体重循环 。 一个循环之后 , 体重的基数更可能上升而不是下降 , 一不小心 , 节食减肥变成了越减越肥 。 接着 , 人们会责怪自己没有毅力 , 会怀疑自己的自控能力 。 这一切的一切 , 都源于大家低估了降低并且控制体重的难度 。
(图源:Veer图库)
为了降低体重 , 有些人甚至会铤而走险 , 采取一些非常极端的减肥方式 , 比如饭后催吐、服用非医生建议的减肥药 , 使用缓泻剂和利尿剂等 。 这些方法在生活中并不罕见 , 都是进食障碍的患者常常使用的 。 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是最常见的进食障碍亚型 , 其中的神经性厌食症是所有精神障碍中致死率最高的 。 不少进食障碍患者在符合诊断之前都有严苛的减肥史 。 因此 , 减肥的风险不仅仅是减不了肥那么简单 。
瘦不等于美 , 我们需要悦纳自己
在了解了极端的减肥方式的危害后 , 我们还应回到根本 , 想一想为什么瘦会受到那么多赞许 。 研究者普遍认为媒体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大众媒体常常启用低体重的演员或者模特 , 通过种种形式向人们传达了 “瘦就是美”的信息;而通过社交媒体 , 熟人之间的互动传递并且强化了这种观念 。
但是人们从来不知道 , 演员和模特其实是进食障碍的高危人群 。 如果你愿意 , 可以用上面的公式计算一下你记得名字的明星的BMI , 很可能发现她们的BMI数值是远低于正常值的 。 在一些国家 , 体重太低的模特不允许走秀的 , 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法律 。
人们也需要知道 , 身材主要受遗传的影响 , 而我们不应轻易去评价别人的身材 。 在被评价的情境中 , 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舒服 。 什么样的身体才是好看的 , 不同的时期的人们往往有不同的标准 。 但是 , 当一个标准需要人们付出健康的代价 , 那么这个标准一定不是好标准 , 无论这个标准多么流行 , 多么受到人们的尊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