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新模式虽好,但别把我往坑里推呀!( 二 )


消费者|新模式虽好,但别把我往坑里推呀!

再有一些热门车型,需要消费者通过APP等渠道来抢,是不是像此前抢一些演唱会或是比赛的门票?没错,这也同样吸引来了万恶的黄牛,抢下订单再进行加价转卖,市场秩序肉眼可见的混乱。
本该让买车更简单的事情,结果变得更为复杂,消费者如何避免跳进坑里?厂家如何保证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伤害?品牌如何保证按时交车?这些问题都是当下反响比较强烈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买车还是买服务?
传统定义里,汽车是交通工具,在10年前,我们买车的初衷只有一个,去更远的地方、去更多的地方,在当时我们虽然希望产品的配置更丰富,但是所谓的配置,也都是关于用车与舒适性。
根据不同的价格,产品给出不同的配置,各取所需,合情合理。不过随着电气化的推进,智能成为了车辆的全新属性之一,按说智能应该是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才对,但是,这又成为了厂家牟利的新切入点。
消费者|新模式虽好,但别把我往坑里推呀!

说到这个问题就要提到OTA功能,在此之前,我们已经有了一篇专门分析OTA利弊的文章,其中说到了OTA未能按时推送新功能与厂家让消费者提前为硬件买单等,那么这一次所说的买服务其实就是基于此展开。
我们都知道手机的订阅功能,例如视频、音乐、网盘等APP的会员,通过订阅付费会员功能,能够享受更多的片源、乐曲或是更高的下载速度等。对于这些领域,我认为还算合情合理,毕竟视频与音乐需要支持正版版权支持。
但是在汽车领域,我们已经能够看到某些厂家在学习这一方式,不光是新势力,还有传统的老牌制造厂商。
例如高阶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续费就给你“接管”车辆;还有电气化平台下能够通过软件来控制的一些硬件功能,像某品牌旗舰产品的后轮转向角度,如果“充值高级会员”,那就能够获得更大的转向角度在增加车辆的灵活性。
仔细一想好过分哦,明明车辆搭载这个技术,还要每月或是每年交一笔费用,要是没有网联技术,那这个东西在车辆上是不是大概率会成为标配呢?
不得不说,如果按照此前的汽车生产模式,将车卖出去后,厂家继续获利就要依托后市场,但是机械部件等维护并不是只有4S店能够完成,外面有些厂子甚至手艺更好价格也更便宜,这就导致用户与品牌的粘性不够。
消费者|新模式虽好,但别把我往坑里推呀!

但是买服务就不一样了,这是一个完全无法让消费者“逃脱”的做法,而且在时间上面还更具连续性与持久性。
其次还有通过智能网联,实现了产品生态的捆绑,就像我们用的手机,如果起初是苹果,那么大概率后续还会在该品牌内更换产品,毕竟在使用某一产品时,为了一些更加实用的功能,消费者会进一步购买品牌下的其它产品,例如“全家桶”,这就让消费者在某一单品需要更换时,已经被完整的生态所捆绑。
如果说单单是增加粘性,我想大多数消费者并不会产生反对意见,毕竟在你这个品牌下面获得了比较好的体验,自然也就增加了品牌忠诚度。
但是如果将智能看作是新的增加企业收入的点,那这真的就值得商榷了,汽车并不是科技产品这类的快消品,就算它的属性向科技产品靠近,它也是老百姓口中的一个“大件儿”,几十万上百万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当消费者付出了如此之高的硬件价格后,基于此的软件功能再进行收费,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如果消费者不对某功能进行订阅,厂家会将车身上多余的硬件价钱推给消费者?显然不会,那么这是不是一个让消费者成为冤大头的做法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