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教中的安慰剂效应辨析 安慰剂是什么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误入邪教的人群中,有相当高比例的人会强调自己信教后疾病好转了,人生“心结”解开了,烦恼痛苦减轻了等,这些不同程度的良性身、心体验,成为他们相信邪教教主十分神奇的最初诱因和直接证据,进而愈加泥足深陷,在邪教歪理邪说的反复洗脑下,最终痴迷成瘾,难以自拔 。本文正是分析在此类现象中存在的“安慰剂”效应,以帮助大众建立科学认知,正确面对自己的身心变化,从邪教的精神控制中挣脱出来 。
二、“安慰剂”效应的相关概念
定义 。“安慰剂”效应又名“伪药效应”、“受试者期待效应”,是指病人虽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安慰剂”是指没有药物治疗作用的片、丸、针剂、甚至虚假手术或言语暗示等 。

邪教中的安慰剂效应辨析 安慰剂是什么


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的应用 。1955年,亨利·比彻(Henry Beecher)医生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首次发文指出,如果对病人采取药物治疗,很多患者的病情都会明显好转,但如果仅采用纯盐水或非药用成分进行治疗,约有1/3的患者仍会被治愈,这种疗效不仅表现在心理上,在生理上同样如此 。多年的研究证实此效应的广泛存在,目前,政府管制机关规定新药必须通过临床的安慰剂对照(placebo-controlled)测试,证明该药物或手术在双盲实验中,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的疗效,方能视其具有真实的疗效,获得认可,否则申请不予获批 。
同时,“安慰剂”效应在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亦得到深入的研究、应用 。心理咨询中的“安慰剂效应”,是指咨询师在咨询中向来访者提供“安慰剂”,包括心理或病理性药物、生物意义上的中性物质(如维生素)、咨询者的形象、言语和非言语技术及环境的建构等,使来访者由于期望而促进心理障碍减轻或病情好转的心理现象 。
“安慰剂”效应的易感人群 。容易对安慰剂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效应的人,被称为安慰剂反应者,这类人的人格特点是: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好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 。人群中,大约有35%的躯体疾病病人和40%的心理、精神类问题患者都会出现此种效应 。
安慰剂药物和安慰剂医疗过程已证明对一大批病症有效,包括长期性疼痛、高血压、心绞痛、抑郁、癔病、精神分裂症、甚至癌症等,这是对神秘魔术、巫术、用水蛭放血、拜药王庙、仙丹等乱七八糟的疗法的实验继续 。也正由于普遍人群都具有此心理特点,才使江湖医生、巫医术士、邪教教主得以有活动市场,施展其术 。
“安慰剂”效应的解释 。
(1)受试者期待效应——积极心理暗示的强大力量 。患者的病情缓解和生理变化,并不是由所服用的药物引起的,而是基于病人心理上对康复的期望,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必将如此”而产生的 。换言之,使你产生不同感受的信念真的能让你感受到不同 。
(2)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Pavlov)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表明,每次给狗喂食前摇铃,多次重复后,铃声一响,狗就会自动分泌唾液,原因是狗已经学习到将铃声和食物关联起来,形成条件反射 。所以,安慰剂使病人产生与有效药物相似的生物性条件反应,也许是其有效的原因之一 。
(3)情感支持 。研究安慰剂效应的哈佛大学教授托德·凯普查克(Ted Kaptchuk)认为,我们都渴望被关注、被倾听以及被爱,仅此即可使病症缓解,并刺激身体产生相应舒缓性生理反应,再次验证了心、身的联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