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3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文学是对生活的虚假呈现 , 但这种虚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 。生活是一座迷宫 , 我们在这里出生、穿梭、死去 , 文学帮助我们在迷宫中找到方向 。
它可以安慰我们在真实生活中遇到的打击和挫伤 。依靠文学我们也得以——至少是部分地——破译现实那令人费解的象形文字 , 因为现实对大多数人而言都像是复杂的谜语 , 尤其是对我们这些更喜欢提问、而不是确定的答案的人 。通过文学 , 我们也可以表达我们对很多主题的疑惑:超验世界 , 个人和集体的命运 , 灵魂 , 历史的意义和无意义 , 以及关于理性知识的各种问题 。
我们要继续做梦、阅读、写作 , 因为这是缓解我们的必死命运的最有效的方法 , 通过她们 , 我们战胜时间的侵蚀 , 变不可能为可能 。
——略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
01

这13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1986年4月26日 , 前苏联治下的乌克兰境内 ,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 , 这是人类史上最惨烈的技术悲剧之一 。上万平民因放射性物质长期受到感染或致命;数万亩土地被污染 , 切尔诺贝利一夜之间化为废城 。
著名采访人员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核辐射危险 , 深入事故发生现场 , 历时数年 , 访问了上百位受到核灾影响的平民 。作者将这些访谈以口述的方式书写 , 每一页呈现的都是残酷、荒诞的故事 。从口述者的独白中透露出 , 这场灾难造成的痛苦始终如核辐射般残存在幸存者的体内 。
02
这13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本书讲述了苏联解体后 , 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 , 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 , 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 。在书中 , 从学者到清洁工 , 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 。他们的真实讲述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一个重大的时代 , 一个社会的变动 , 为这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 。苏联解体已逾二十年 , 俄罗斯人重新发现了世界 , 世界也重新认识了俄罗斯 。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 , 他们的梦想已不再关乎梦想 , 不再像90年代他们的父辈 , 关心信仰 。二十年来 , 人们看了崭新的俄罗斯 , 但她却早已不是任何人曾经梦想过的俄罗斯了 。作者追溯了苏联和苏联解体之后的历史过程 , 让普通的小人物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 从而展现出身处历史的转折 , 以及人们如何追寻信仰、梦想 , 如何诉说秘密和恐惧 , 让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俄罗斯”和“俄罗斯人” , 为什么他们无法适应急剧的现代化 , 为什么再近两百年之后 , 依然与欧洲相隔 。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 , 采访了生长于理想之下的俄罗斯人和今天的俄罗斯人 , 以及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国家的普通人 , 呈现他们的生活细节 , 所感所想 。
03
这13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我偏爱写诗的荒谬 , 胜于不写诗的荒谬 。——辛波斯卡
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波斯卡 , 是当代最为迷人的诗人之一 , 享有“诗界莫扎特”的美誉 。她的诗别具一格 , 常从日常生活汲取喜悦 , 以简单的语言传递深刻的思想 , 以小隐喻开启广大想象空间 , 寓严肃于幽默、机智 。她是举重若轻的语言大师 , 在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大的粉丝 。2012年平装本出版 , 《万物静默如谜》便成为国内读者的至爱诗集 , 相继入选了“新浪中国”“深圳读书月”等年度十大好书 , 畅销一时 。它的出版间接推动了国内诗集出版的热潮 。此次《万物静默如谜》精装版 , 译者根据波兰原文 , 对内文做了全新修订 , 还新增了《纪念》《火车站》等五首译作 。内文全彩印刷 , 并收录了10幅精美插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