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2006年,温州256人合作买地盖房,决心绕开开发商,结果如何?( 二 )


现如今 , 北京的房价普遍在几万甚至10万元以上 , 即便是五环之外的边缘地带 , 也可以动辄五六万元 。 这样的房价 , 即使是月薪万元的高收入阶层都是可望不可及的 。

然而 , 住房却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 。 中国老百姓讲究“金窝银窝 , 不如自家的狗窝” 。 而现在 , 恐怖的房价很可能我们连自己的狗窝都没有——因为根本买不起 。
那么 , 房价为什么越来越高呢?许多人将其归咎为开发商 。 因为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利润哄抬物价 , 导致如今的房价越来越高 。
因此 , 绝望之下 , 许多人提出这样的观点:我们能不能绕开开发商 , 大家个人合作建房 , 不让中间商赚差价 , 从而降低房价呢?
众所周知 , 开房地产开发商是极为赚钱的 , 房地产开发商更是一度成为中国富豪的代名词 。 因此 , 老百姓形成这样一个概念:房价之所以越来越贵 , 都是因为钱都被房地产开发公司赚去了 。
如果少了这个贪婪的阶层 , 有住房需求的个人集资合作建房 , 是不是能省掉一大部分钱 , 甚至直接让我们购房的成本减半呢?

这样的想法确实颇有诱惑 , 事实上 , 这样的这样想的人不但很多 , 而且还很早 。 早在2003年 , 有“北京个人集资建房第一人”之称的于凌罡 , 就曾提出并倡议领导了合作建房联盟 , 并计划在北京拿地建房 , 从而绕开房地产开发公司 , 为大家获得低价房子 。
然而 , 因为资金等众多原因 , 此次事件虽然轰动一时并得到了许多人的极力赞成 , 但是最终连地皮都没有拿到就宣告失败 。
不过 , 如此诱惑里的想法显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 所以 , 2006年11月15日 , 温州再次出现了个人合作建房的情况 。
而且 , 这一次推进的程度远远高于于凌罡 。 这一次 , 他们不但拿到了当地政府挂牌出让的土地 , 而且就连房子都建了起来 。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全国首例付诸实践的个人合作建房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 最终大家低价拿到了自己心仪的房子吗?

温州最早有集资建房的想法 , 是在2005年2月28日 , 那一天 , 担任温州市市场营销协会秘书长的赵智强 , 向温州市政府办公室提交了这样一份报告:
市场营销协会“愿意牵头招纳一批大专以上学历在温州工作两年以上 , 拥有部门经理以上职务的营销管理人才或具有相当职称的技术人才” , 开展个人合作建房 。
赵智强的理由也很纯粹:“当时全国各地搞 , 我考虑温州房价高 , 刚性需求大 , 我以前搞过房地产 , 有些不必要的开支可以省掉 。 ”
温州市作为浙江省的一个普通地级市 , 一直比较特殊 。 也许因为温州人善于经商且富豪比例颇高 , 所以 , 温州在房产热度上一直远高于其他同档次的城市 。
从2000年之后 , 温州这个无论从城市地位等级还是经济总量来看都远于无法与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相媲美的城市 , 却有着媲美特大城市的房产热度 。

温州从2000年之后 , 温州的房价就已势不可挡之势迅速攀升 。 到了赵智强计划个人合作建房的2005年 , 有些温州市房子更是突破了万元大关 。
而此时的温州虽然富豪数量庞大 , 但是 , 占据绝大多数的依然是普通的工薪阶层 。 而工薪阶层一两千元的收入对比温州上万元的恐怖天价房价 , 足以让人绝望 。
而就在此时 , 大家听到了担任温州市市场营销协会秘书长赵智强发起的个人合作建房项目 。 这个项目最令人心动的点 , 就是发起人赵智强提出的“可以省30%的钱” 。 这让许多普通收入又有着迫切买房愿望的人 , 看到了拥有自己房子的希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