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2000字( 四 )


学生众多,可能是促生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原因之一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也就是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对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 。为贯彻这一思想,孔子很注意对自己学生的观察了解,诸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论语雍也》,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即:“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孔子还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育,不要求学生死读书,而贵在触类旁通,即所谓“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孔子特别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即:不到他苦苦思索而想不通时,我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讲而讲不明白时,我不去开导他 。举一个道理而他不能类推出三个道理,我就不再教诲他了 。孔子还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注意循序渐进,“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这种使学生竭力钻研,“欲罢不能”的情状,正是对循循善诱启发教育的写照,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再来看看孔子的切磋讨论、教学相长 。子贡请教孔子说:“穷而无诌,富而无骄,何如?”孔子说:“可也 。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于是说:“《诗经》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孔子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学而》由此可见,孔子与他的弟子们在教学上是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的 。孔子认为只有师生之间互相启发,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反过来,颜回在孔子面前从来不提相反意思,孔子就批评说:“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孔子提倡“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认为求学者要有强烈的主体精神和求学要求 。孔子还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 。”)《论语公冶长》,这是以强烈的求知进学精神启迪学生 。
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循循善诱、循序渐进,教学相长……凡此种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无不给我们带来启迪和思考,它们至今仍在我国甚至世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中发挥作用 。可以说,孔子在政治上虽然没有达到他的目的,但在文化教育上却是成绩卓著的 。正因为他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教育事业,所以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教育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
读《论语》,老师们请多关注孔子作为“教师”形象出现的精彩言论 。可以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教师的典范,他所体现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已成为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 。他是一个“以德服人”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对于社会和个体人生都具有无限的价值和意义 。当然,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历史的属性,但辩证地、客观地分析评价其价值和内涵,发挥其合理的、普遍性的价值意义,对于现代教育的发展以及教学思路的开拓必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
篇三:《论语》读后感2000字
悠悠华夏五千载,璀璨文化的源头是《论语》 。
于历史的今天,瞻仰《论语》的演说者——孔子 。
这一位文化的传承者,这一位永远无法被岁月所磨灭的精神巨人,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为时光所尘封的门,于是阳光从错开的门缝间射进,温暖充溢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语铺展起了一条长弄个充满哲理芳香的坦途,于是子子孙孙踏响了成功的凯歌;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成了一把坚韧的利斧,于是广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