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2000字(论语读后感2000字)
所有人应该都知道论语,那又有谁读完全书了呢?读完之后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下面是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论语》读后感2000字”,供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出国留学网!
篇一:《论语》读后感2000字
在《论语》一书中,谢了人世间愈多的”道理”,而我认为其中最为经典的,便是”人生之道”了 。
从古至今,人生一直是人们最关心最为重视的,有多少名家感叹光阴的流逝,庄子就曾经说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人生就像白驹掠过,稍纵即逝 。杜甫说:”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刘禹锡”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白居易,曹操也有类似的诗篇“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等等 。更有对联说,”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对”数千年往事,汪到心头 。”
从古人的字字句句之中,我们不难看出,世界上没一个人都是秒显得,转瞬即逝的生命 。所以,在这短暂的生命之重,我们更应该去合理的区规划他 。就在孔子感叹光阴流逝之时,他给千万代的后人描述出了这样的一种人生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 。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大致的人生的路标,在这些路标上面 。有几个重要的阶段被孔子很重要的强调了出来 。孔子所说的”十有五而志于学”,是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同样是对学生的一种要求 。
孔子曾经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他是说,自己并不是生下来便了解很多事情的,只不过是对古人的经历与事情非常感兴趣,而一直不断的学习 。对于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候,需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 。现在许多的孩子并不是”十五向学”了,可能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了 。但我觉得这样并不一定管用,并不一定对孩子的未来有用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要边学边思考,还要去应用 。把自己先进所学的只是去最大化的利用的一种学习的方式 。就在这样一种学于思的磨砺与历练之中,不断提升自己,慢慢地有所感悟,一直到孔子所说的30岁 。
“三十而立”,我想对于身处现在这个社会背景下的我们来说,在我们现在所出的这个年龄段就要”有所立的趋势”了 。在我看来,三十而立的”立”字是非常有含义的 。立要是内在的立,只有内在的立了,才能在以后的人生中定义自己的位置 。就拿很简单的登山来说,泰山上有副对联”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这句话讲得并不是说登山,就是把山给征服,而是自己站在山巅之上,山提升了自我的高度 。所以,我觉得,三十而立的立并不是指外在的立,而是内心的立,是忠于自己的心灵,并不是外在 。就像晋代名士王徽之在雪夜乘小舟去访问朋友一样,带了朋友的家的门前不敲门转身就走了 。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他想念这个朋友远道而来,而到了朋友家门前,兴尽而返 。
从三十岁到四十岁,便从”而立之年”到了孔子所说的”不惑之年”不惑中的惑,显然就是迷惑的意思 。在人之前的四十年的光阴之中,人一直在不断地从这个世界上获取着东西,金钱,名誉等等 。当这些东西越来越多的时候,人们便会变得”惑”,所以孔子便提出来”不惑” 。在之前的人生中,人已经获得了许多许多的东西,有有用的,当然也有不需要的东西,现在的人就应该把不需要的东西舍弃 。人的内心就像一栋房子,人刚刚搬进去的时候房子里面什么也没有,慢慢的,人一点一点的布置家具,进行装潢,不知不觉的东西越来越多 。最后发现连自己的地方都没有了 。最后导致的就是被金钱和荣誉所迷惑,迷失了自己的内心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四十而不惑”便是阐述这个道理 。不惑便是舍弃那些会迷惑自己,自己不真正需要的东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