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缜密性体现的是作者的思维能力 , 也体现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 。专业基础扎实的 , 其逻辑思维能力肯定要强 。相反 , 没有扎实的专业根基 , 那么其论证肯定是碎片化的 。因为 , 他掌握的专业知识本身就是碎片化的 。碎片化的专业知识 , 只能导致碎片化的论证逻辑 。有不少学者 , 虽然在学术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了 , 但专业基础并不扎实 , 所以在撰写论文时 , 基本上就是用1、2、3、4……进行罗列 , 而缺乏缜密的逻辑推理和逻辑证明 。这种状况可能还不是几个人 , 而是一代人的问题 。因为 , 中国又一代学人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 , 读书不多 , 且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 , 缺乏专业素养 , 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的确跻身于知名学者之列 , 但这种缺陷他本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弥补 。所以 , 这一代人基本上是在碎片化的知识结构中提出一些碎片化的观点 , 而不可能成为治学严谨、有深厚学术底蕴的学者、思想者 。
科学性 , 而不是宣传性学术研究无疑是一个求真的过程 , 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事实或史料经过逻辑论证之后才能得出结论 。正是这样 , 学术才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 。然而 , 当今的学术研究越来越缺乏这样的精神 , 做历史研究的不愿泡图书馆、档案馆 , 做现实研究的不愿做田野调查 , 用的是二手材料和二手数据 , 并且先预设一个价值立场 , 用这些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预设的立场或观点 。殊不知 , 同样的材料和数据可以证实完全相反的两种观点 。这样 , 学术研究因没有按照学术规范而导致学术失去了科学性和真理性 。反过来 , 预设一个观点 , 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相应的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观点 , 这同样也会导致难以找到学术的真理 。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对学术的伤害 , 即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学术研究 , 学术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其尊严 , 也无所谓学术权威可言 。正确的方法是在阅读了大量文献之后而形成新的观点 , 然后再回到材料通过更多的材料来证明你的观点的科学性 。
预设观点然后来找材料 , 这是宣传的基本方法 。当前学术的科学性越来越被宣传性所取代 , 原因在于:一是当今行政干预学术的现象非常严重 , 学术质量(评奖)、学术水平(各种学术称号)、学术考核等都是行政领导来评价的 , 在这种情况下 , 甚至行政级别与学术水平成正比 。在行政干预之下 , 学术就越来越多地为行政服务 , 从而使学术成为政治的附属品 , 为政治宣传服务 。二是一些学者为了尽快地提升自己的行政级别而不断做政治宣传的“学问” , 学理性的研究被束之高阁 , 应景性的宣传文章则一挥而就 , 但往往是正确的空话、无用的废话 。三是宣传性的“研究”比真正意义的学术研究容易出成果 , 而且也轻松 。看几份报纸 , 浏览几个主流网站的文章 , 就马上形成了自己的一篇文章 。而且 , 只要政治正确 , 这类文章不愁没有地方发表 。学术界的浮躁也就可想而知 。
学理性 , 而不是口语化学术论文肯定是学术性很强的 , 它必须要超越日常生活的口语化表达 。口语强调是能让读者听得懂 , 所以具有随意性 。而学术论文并不是要大众听得懂 , 而是要有专业背景的人才能听得懂 。如果都能听得懂 , 那就不是学术论文了 , 那就是日常的讲话了 。有一种观点在嘲笑 , 学者的论文是在自娱自乐 , 别人都看不懂 , 这种论文对社会根本就没有用 。我觉得这种观点实在是肤浅可笑 。学术论文都听得懂、看得懂 , 那就不叫专业学术论文了 , 学术论文肯定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得懂;而且学术论文传承的不是一般的文化 , 而是一个民族的核心文化 , 这种文化是民族发展最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它的影响是战略性的 , 而不是当前的普罗大众能不能看得懂和听得明 。当然 , 学术的思想肯定要进行大众传播 , 这时候就需要用通俗的口语化方式来跟大众交流 。
推荐阅读
- 80px 80px的尺寸大小
- 芋头饼的做法
- 红烧胖头鱼的做法
- 我的世界新增物品有什么作用
- 好的语文作文标题 如何写好高考作文
- aci美国认证的是真的吗
- 9595是什么意思
- 915什么意思
- 紫红头鹦鹉的简介
- 紫冠亚马逊鹦鹉的生存环境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