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历来有“春捂”的说法, 适当“春捂”, 能起到很好的养生防病效果 。 那么“春捂”应该如何捂?又应重点捂哪里呢?下面和一起来了解一下 。
中国民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 正好和人们初春时想急切地脱掉累赘的冬装、立秋后不愿意穿秋裤相对立 。 初春和立秋正是疾病多发期, 如果再赶上乍暖还寒的倒春寒、秋天提前到来的寒流, 小则感冒发热, 大则心脑血管疾病, 都会在此时发生, 所以才有了“春捂秋冻”这个经验之谈 。
之所以要“春捂”, 是因为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 身体中产生热量与散发热量的调节, 和冬季的气温已经形成了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 季节交替时, 天气变化无常, 这个时候如果过早减衣, 一旦气温发生变化, 就会难以适应, 身体的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 导致病菌乘虚侵入体内 。 感冒是最先出现的, 心肌炎、肾炎、鼻窦炎等也会随之发生 。
从中医角度讲, 春天天气转暖, 毛孔就要张开了, 这在中医来讲属于卫外之气的一部分 。 和冬天相比, 这个时候皮肤开合不像冬天那样紧, 这样也便于阳气的生发 。 之所以不要急着减衣, 是要通过捂, 给皮肤一个温暖的提示, 催促它和外界温度“同呼吸” 。
至于秋冻, 道理与此类似, 也是通过适度的寒冷刺激, 赶在冬天到来之前提示身体:降温了, 要尽快关闭毛孔, 建立起抵御严寒的“屏风”, 也就是提高免疫力 。 所以, “春捂秋冻”可以看成通过穿衣这个生活的细节, 帮助身体在季节交换、温度变化时主动地适应自然, 看似穿衣之术, 实则养生之道 。
【春捂最佳穿衣原则】那么, 要捂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呢?研究表明, 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 尤其需要“春捂” 。 一般来说, 气温到15摄氏度, 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也就是说, 当气温持续在15摄氏度以上并持续一周左右, 就可以不捂了 。 如果是老年人, 则需要捂的时间再长些, 并要随时加减衣服 。
春捂的益处
1、有利于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
我们知道人体的恒定体温保持在37度左右, 高于或低于这个体温都不好 。 而这种恒定的温度是怎么保持的呢?一是通过血管的收缩和皮肤的出汗来调节, 二是靠增减衣服来维持 。 如果过早地减掉衣服, 就会破坏人体恒定温度的调节, 影响身体健康 。
2、有利于抵御风寒
春天到来, 人体内处于“冬眠”的皮肤细胞也会慢慢开始活跃起来, 皮肤毛孔会逐渐张开 。 春天还是寒风陡峭的, 如果这个时候减少衣物, 毛孔受到寒风侵袭, 很容易感到寒冷而生病 。
3、有利于适应季节的变化
初春时节, 天气还是变化无常, 可能昨天还是温暖如春, 今天就有寒流和强冷空气, 导致气温急剧下降 。 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要“春捂”才行, 否则很难适应这种冷暖的变化, 会患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
春捂, 究竟要捂哪些部位呢?
1、手腕
春天一般都是早晚凉中午热, 所以有些人就是里面穿短袖衫, 外面加一件外套 。 千万先别着急穿短袖衫, 还是穿长袖衫吧 。 到了中午, 很热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外套脱了 。 这样子, 衣物不会减得太快, 从而避免凉风吹进身体里 。
2、腰、肚脐
觉得春天气温高了, 很多人穿起了短款, 衣服都包不住肚脐和腰的 。 其实这样子是不对的, 春季要特别注意保护好肚子和腰, 不要着凉了 。 爱美的女士也暂时收起短装上衣, 捂好自己的腰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