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要注意四个效应


大学生求职要注意四个效应



大学生求职要注意四个效应
大学生求职要注意四个效应
晕轮效应:“班门弄斧”读画报
案例:小刘是个专科生 , 和一群本科生、研究生(Q吧)一起到外贸单位应聘 , 他知道如果就那样简单地递交简历 , 肯定没有一点希望 。 他想了个点子 , 在中午招聘人员吃午饭时 , 他拿了一张全英文版的画报在招聘台前 , 有滋有味地在那儿阅读 。 当招聘人员被彩色画报吸引过来之后 , 他就用流利的英语(Q吧)给他们讲画报上有趣的故事 , 当然最后的结果是 , 招聘人员收下了他那只有“专科”学历的简历 , 他也成功地被招进了这家单位 。
点评:晕轮 , 原指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模糊不清的现象 。 “晕轮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 即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 , 往往会因对他的某一品质特征的强烈、清晰的感知 , 而掩盖了其他方面的品质 , 甚至是弱点 。 毕业生在求职应聘中 , 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这种晕轮效应 , 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地展现出来 , 一定会给招聘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 , 赢得对方的赏识 , 取得应聘的成功 , 就如专科生小刘一样 。 当然 , 在运用这一效应时 , 一定要注意不能刻意制造“光环”效果 , 那种虚妄的行为 , 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
首因效应:穿着张扬让人惊
案例:小杨是工科名校毕业生 , 专业对路、成绩优良 , 在厚厚的应聘材料中脱颖而出 , 入列预选名单 。 但她面试时 , 穿着过于新潮:鲜艳的短上衣、破旧的低腰裤 , 很夸张地戴着热带风情的大耳环 , 一进门就让由高级工程师组成的考官们一愣 , 考官们没问几个问题 , 就结束了面试 , 结果当然是她被淘汰出局 。
点评:“首因效应” , 也叫“第一印象”效应 。 心理学研究发现 , 与一个人初次会面 , 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 。 第一印象能够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 面试中首因效应的作用不可小瞧 。 虽然考官的“印象”标准不一样 , 但总体来说有些标准是一致的 , 这就是:踏实、开朗、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坦诚、机敏、干练的人 , 会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 理工类专业要求“踏实、耐得住寂寞” , 而小杨的穿着 , 却给招聘考官留下了“华而不实、喜欢张扬”的第一印象 , 她的出局 , 是自然的了 。
鲇鱼效应:组织应聘显活力
案例:小陈是班长 , 他希望班上同学都能尽快地有个好工作 , 所以每次参加应聘活动 , 他都会成为热情的组织者 , 在应聘场上 , 帮助同学出谋划策 , 并让男同学为女同学在热门单位拥挤的招聘台前开路 , 一起递上简历等 。 他的简历还没递出 , 就有几个单位主动来询问他的情况 , 有一个单位发现他和自己单位的用人需求对口 , 立刻就问他有没有意向到他们单位应聘 。
点评:小陈无意间展示了“鲇鱼效应” 。 鲇鱼效应源于一个典故 。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 , 可上市的沙丁鱼只有一位老渔民捕的鱼是活的 。 其奥秘在于:他在捕来的沙丁鱼中掺了少量的鲇鱼 , 使得捕来的沙丁鱼一直保持兴奋状态 , 活蹦乱跳的 , 所以能卖出高价 。 “鲇鱼效应”在人才学中泛指与众不同的人、能给群体和企业带来活力的人 。 这样的人最受欢迎 。 招聘时 , 特别是在人才市场上有众多毕业生时 , 招聘人员会非常注意观察每一个人的表现 , 应聘者中 , 谁最有活力 , 谁最有创意 , 谁最受青睐 。 集体面试时 , 也一定要注意“鲇鱼效应” 。 如果轮到你发表意见时 , 要力求主旨明确 , 观点鲜明 , 论证有力 , 方能脱颖而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