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食物性寒有依据吗

【中医的食物性寒有依据吗】问题中所说温热寒凉是四种不同的药性,称为“四气” 。温与热,寒与凉,只是程度不同,大温相当于热,微寒相当于凉 。还有一种偏胜不明显的平性药物,性质平和,但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 。寒、凉属阴性药,有清热泻火、解毒养阴的作用;温、热属阳性药,有祛寒助阳、温中通络的作用 。所以寒凉药常用于阳证、热证;温热药常用于阴证、寒证 。
实践出真知 。温热寒凉这四种不同的药性都是经过长期的实践,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总结出来而被人们所认识的 。比如能治疗热证的药物,被认为是寒凉性质;能治疗寒证的药物,被认为是温热性质 。
药食同源,药物有四气,食物也有四气 。如干姜、肉桂、川椒等能祛寒助阳,我们就称之为温热的食物 。如西瓜、绿豆、芦根能清热泻火,我们就称之为寒凉的食物 。冬天天寒喝姜水能祛寒,夏天天热喝绿豆汤能解暑就是这个道理 。
无论食物还是药物,温热寒凉都是存在的 。所以人们在进食时一定要注意,脾胃虚寒者应忌食寒凉,胃热炽盛者应忌食温热肥腻 。
这是真实存在的生理现像,你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因为你不严重,我就很明显了 。
如我是肠胃虚寒,此病只要注意对身体没什么影响,如不注意就要遭罪 。譬如说这大热天盖被子太热睡不好,而盖毯子正好但要拉肚子,怎么办?因为肠胃虚寒所以我睡时只能肚子上包一肚兜来解决问题 。我不敢吃西瓜,因为西瓜是大寒之物,容易拉肚子 。但可以吃些木瓜等热性瓜果 。人的肠胃比较好的话吃东西可以比较随便,但虚弱者就自然会总结食物的寒性还是热性 。如便秘者是肠胃热性,最理想的水果就是西瓜和生梨 。
而且人的各种生理状况也是在变化之中的,可能由寒性转为热性,也可能过一阵子由热性转为寒性,从现代科学来讲就是人体内的菌群是在变化的,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适时调节才能有比较好的身体状况 。
如果我们肚子咕噜响,拉稀,肠痉挛……这种现象中医当时没有生理学名称,就用哲学化命名“寒凉” 。长期的用药摸索,发现有些药可以缓解肠痉挛,这些药就是热性的 。如发现有炎症,红肿热,发烧等,从哲学意义上中医认为是上火,有些草药能消炎,消不同部位的炎症,它就是“寒凉去热”的 。等等,不一而述 。
整个中医发展过程是民间先发现了药性,中医按哲学意义划分了“寒热湿躁……”,对应每个药的使用范围 。
毋庸置疑,中药的作用是单独存在的,无论你用哲学模型指导、民俗学指导还是生理学药理学指导,它都能发挥作用 。比如蒙医苗藏医医壮医维医等,它们有500多种草药与汉药完全一样,它们没有阴阳五行指导,就是民俗经验,也一样治病 。
对中医来说,它只是对临床症状使用了寒凉温热等概念的名字,如同一种独有的术语,药物也是如此对应——对应就好!你别管它起什么名字,如同中医的解剖学,你先别管它的五脏六腑到底是哪些具体东西,只要能与自己哲学模型中的理论和药物对应就行 。
古人那时没有自然科学支撑,但已有了古典哲学 。选择了建立哲学模型,用生活术语对应,长时间磨合,指导了常见病临床治疗,可以了!
食物本身没有寒凉温热的说法 。这个说法是相对于人体说的,因为是站在人的角度看,所以它们食物才呈现所谓的寒热温凉 。
人体气机升降这个过程,和内脏运行,气机运行产生了这个温热寒凉 。食物进入人体,也会对身体气机构成直接的影响 。因此一般来说,食物的性子都是相对比较温和的,就是比较接近于人体 。但是也有一部分性子明显比较激烈,比如生姜,性子很热,大量食用,就会直接导致热量大幅度增加,反应在人体就是上火,口舌生疮风情况 。另外一种比如绿豆,这个东西如果大量食用就会出现寒相,就是体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