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的历史有哪些,惠安历史

1、惠安历史
惠安置县于北宋兴国六年(公元981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
辖有16个镇 。
惠安背山面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
全县南北长47公里,东西宽42公里,面积972平方 公里,人口110万 。
由於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 早在4000多年前,居住在崇武大山和东园音楼山岭的先民,就以渔猎为生;宋元时,惠安人已由海路与各地经商 。
明清两代,更以海为田,开辟盐场 。
现原盐年量占福建省的四分之一 。
而年产水品占全省第三位 。
由於靠海产螺,故惠安也称为“螺城 ” 。
惠安也盛产花岗岩 , 并拥有十多万名石雕匠及建筑工人,素有“石雕和建筑之乡 ”美称 。
惠安海岸线长141公里,沿海有大小港口14个,其中崇武港是历史最悠久的渔港和避风港;崇武古城是中国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海滨石城,它建于明洪武廿年(公元1387年) 。
惠安也拥有中国古代第一座梁式海港大石桥―洛阳桥,它建于北宋皇五年(公元1053年) 。
惠安女极勤劳朴实,衣着服饰十分奇特而又绚丽多姿,已成为惠安独特的民俗风情,这些富有浓郁乡情的“渔文化”和“石文化”,常让人深深的陶醉其中 。

惠安的历史有哪些,惠安历史


2、惠安名字由来是什么??悬赏200分!!!惠安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置县前属晋江县 。据文献记载,惠安先民属于南越的一支━━━闽越族,他们滨海而居,资食于海,有断发文身的习俗 。考古发现的百奇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证明,早在四千多年前惠安已有人类在此生产生活 。大汉时属会稽 。晋时属晋安 。梁、陈时属南安郡、县 。唐时属武荣洲 。唐开元八年(721),属晋江县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析晋江县东乡十六里(都里)置惠安县 。取“以惠安民”之意而得县名“惠安” , 上隶泉州 。因此,惠安地区有文献记载可溯的历史当属汉魏南朝时期 。
惠安县名的由来 , 虽历来都不得有过考证,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据清嘉庆《惠安县志-轶事》记载,一说由于惠安境内的岳神封灵惠王 , 青山公张悃封灵安王,分别取其“惠”与“安”合为“惠安”;另一说源自北宋端拱二年(989) , 登陈尧叟榜进士的崔拱有两个儿子,分别名为“惠”和“安”,县名因此而得 。然而,据考,岳神和张悃受封时为宋景炎元年(1276),惠安建县已经二百九十多年;而崔拱的两个儿子的名存实亡字分别是“正则”、“丽则”,况且他成名时 , 已是建县七八年后的事 。
因为传说中青山公张悃墓中得铜牌所志“太平兴国间,古县移惠安”句 , 又有人认为县名是固有的 。还有人说,“惠安”二句是从《四书》中的“其养民也惠,君父之所安也”拼合而成的 。此二说至今未能有确据让人信服 。明代《福建郡县释名》“惠安县”条说:“宋名,本晋江县地,太平兴国中洪进纳土析置惠安,安民则惠之义也 。
1984年 , 洪满聪先生在《惠安县名初考》中指出,“安”字与泉州一府五县的地域性名称相适应(如南安、安溪、同安等) , “惠”字投合当统治者的口味(如皇帝颁赐谥有“忠惠”、“襄惠”等) 。此种看法较为科学和适顺历史 。目前,省方志用“以惠养民”之意 , 县地名办则取之于“以惠安民” 。
惠安历史沿革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析晋江县东乡十六里置惠安县,取“以惠安民”之义称惠安 。因县治城北有山似螺又简称“螺” 。历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泉州路、泉州府、厦门道 。1949年8月24日解放 , 属晋江专区(地区)、泉州市
1990年10月9日,福建省第一个回族自治乡政府在惠安县百崎正式成立 。
2000年4月12日 , 国务院批准:将惠安县的山腰镇、后龙镇、南埔镇、涂岭镇、埭港镇划归泉州市泉港区管辖 。。
http://baike.baidu.com/view/40995.html?wtp=tt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析晋江县东乡十六里置惠安县,取“以惠安民”之义称惠安 。因县治城北有山似螺又简称“螺”
“以惠安民”之义称惠安 。简洁点
一楼回答的不错
惠安的历史有哪些,惠安历史


3、惠安地名的来历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晋江县东乡十六里置惠安县,取“以惠安民”之义称惠安 。相传初置县时,陈震卜地在螺山之南建县治,迁五代时灵安王张悃之坟于县东南的青山,螺山负邑,又城形如“螺狮吐肉” , 故县城称螺城 , 简称“螺” 。
惠安的历史有哪些,惠安历史


4、惠安的历史资料???一百年前的清代末期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惠安女穿的上衣,腰胸宽大,衣摆长至膝盖,腰间系条百褶裙,这种服装在古代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当时的裤管就很宽大,和现在的裤样相似,中国各地农村的男女都穿这种汉族人常穿的裤子,那时妇女的头上没有戴斗笠和头巾,戴的是这种重达10多公斤的头饰 。
出门的时候,蒙的黑纱,是新婚和没有生育的妇女,为了躲避见到陌生人和自己丈夫用的遮羞布 。这种黑纱只有睡觉的时候才摘下来,甚至在夫妻睡觉关灯时,才摘掉,它使一些夫妻在路上相遇,丈夫都没有认出对方是自己的妻子 。到了20世纪40年代、民国时期,惠安女服饰的风格有一次大的变化 。原来过膝的上衣下摆,逐渐缩短到臂部,但是还没有短到露出肚脐 。这时妇女的头饰已变成用黑布包头,不戴花头巾,也不戴斗笠 。惠安女的服饰有了更明显的变化,那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 , 她们的上衣越裁越短 。这是谁发明创造的呢?据说这种变化来自1958年的大跃进 。当时全县青壮年妇女集中起来修建鸟坛水库 。正是在艰苦的劳动中,为了遮风挡雨 , 惠安的妇女不得不学习其他地区的妇女,戴起了头巾和斗笠,不料这一戴就再也摘不下来了,成为吸引人们注目的风景线 。时刻不离身的斗笠里藏着女人家的许多秘密 。这是在崇武石雕博览园工作的惠安女詹聪萍讲述给大家听的 。海边的气候变化多端,尤其是在惠东半岛的海湾,有时刮起海风特别冷,可是为什么惠安女的上衣却越做越短呢?在和惠安女接触时,我们发现衣服越短,未婚女人腰间的彩带和已婚女人的银腰带就越明显地暴露出来 。据说银腰带是男人送的结婚聘礼,它能展示夫妻感情的深浅和家庭财富的多少 。也许这就是节约衫越做越短露出肚脐的原因吧!对于惠安女服饰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郑文伟,这位曾经在大学担任过教授的县委书记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20世纪50年代后,惠安女的结婚头饰不再是沉重的金属饰品和黑布 , 而是用绸布制作的红绣球 , 美观又轻巧 。在不同的时代,她们的结婚服饰也不尽相同 。
惠安女的结婚服饰时代不同,它的样式也不一样,那不知道,它这个婚俗是不是也是时代不同也不一样 。因为我听说,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惠安女有一个长住娘家的习俗?她们结婚三天以后就要回娘家长住,一年里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清明的时候,还有中元节,就是七月十五,还有冬至和农忙的时候回到丈夫家,另外就是生了孩子以后,长住到丈夫家 , 是有这样的习俗吗?
惠安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 , 泉州市东北部介于泉州湾和湄洲湾之间 , 东临台湾海峡,西接洛江区,北邻泉港区,南隔泉州湾与晋江市相望 。北纬24°49′-25°15′,东经118°38′-119°05′ 。总面积646.7平方千米 。
惠安是国务院批准的闽南金三角对外开放县之一,土地面积668 平方公里 , 人口91 万人,辖15 个乡镇 。全县总人口921794人(2003年末),其中非农业人口129396人 。汉族为主,还有回族、畲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 。通用闽南方言
县人民政府驻螺城镇,距泉州市中心24.5千米 。全县辖15个镇、1个民族乡:螺城镇、螺阳镇、黄塘镇、紫山镇、洛阳镇、东园镇、张坂镇、崇武镇、山霞镇、涂寨镇、东岭镇、东桥镇、净峰镇、小跽颉㈤川镇、百崎回族乡 。共有11个社区,284个村委会
惠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 呈层状倾斜,以丘陵台地为主 。最高山峰为大雾山,主峰海拔789米 。溪河短浅,多独流放
海 。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7℃ , 2月份平均气温11.2℃,8月平均气温27.7℃ 。年降水量1022mm 。
惠安的历史有哪些,惠安历史


5、惠安的历史名人有谁?惠安县的历史名人有:
1、
辜鸿铭,清末民初学贯中西的大学者,时称“文坛怪杰”;
2、
辜振甫,海基会前董事长,“汪辜会谈”之“辜”;
3、
陈金城,清代进步思想家、爱国士大夫,著有《怡怡堂文集》;
惠安县,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与晋江、南安,合称泉州三邑 。
【惠安的历史有哪些,惠安历史】温 革:宋代文学家、科学家,著有百科全书编著《分门琐碎录》; 黄宗旦:北宋文学家、诗人,被誉为“国朝才子”; 黄吾野:明代大诗人,自号“吾野山人”; 张 岳:明代“泉州三狂士”之一,与严嵩同朝为官,诤臣; 刘望海:明代万历进士,官至七省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