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 , 固态锂电池使用了固态电解质 , 简单引入不易发生体积形变的固态电解质材料后 , 与正负极活性材料的接触由原来的持续柔性的面接触改变为更多的硬的点接触 , 因此简单直接在电芯中引入固态电解质往往会带来固固界面接触不良的问题 。
李泓告诉《中国科学报》 , 目前 , 传统全固态电池的开发主要是聚合物固态电池、薄膜固态电池、硫化物固态电池、氧化物固态电池四种技术路线 , “这些技术路线基于不同种类的固态电解质材料 , 各具优势和挑战 。 ”
其中 , 薄膜固态电池和氧化物固态电池难以研制大容量的动力或储能电池;聚合物固态电池体系受限于现有的PEO材料体系 , 无法在室温下工作且难以兼容高电压正极;硫化物固态电池则面临电解质对空气敏感、制造条件苛刻、原材料昂贵、规模化生产技术不成熟等问题 。
究竟选择怎样的固态电池体系?面对传统路径的瓶颈 , 李泓团队陷入深思 , “从液态到全固态中间应该存在一个‘固液混合’电池技术路径 。 ”
2013年 , 李泓和物理所团队一起 , 结合液态锂离子电池与全固态锂电池积累的知识、材料体系和设计理念 , 另辟蹊径地提出了基于“原位固态化”混合固液电解质锂电池的构想 。
“原位固态化的路径之一是在电芯制造过程中引入可以发生聚合反应的液体 , 先通过注液保持液体与电极材料之间良好的物理接触 , 再通过化学或者电化学反应 , 将液体部分或者全部转化为固体电解质 , 实现良好的电解质与电极材料的接触 , 综合平衡高电压、安全性、高倍率等综合性能 。 ”李泓解释道 。
在他看来 , 相较于现有的技术路线 , 原位固态化技术一方面易于解决固固界面接触的关键难题 , 另一方面有望兼容现有液态锂电池的大部分制备工艺 , 易于更快实现规模量产 。
高能量、高安全混合固液电池系统及应用:高能量、长寿命无人机电池组(左上) , 高功率智能储能电柜(右上) , 高能量混合固液动力电池系统(左下) , 混合固液动力电池装车示范(右下) 李泓供图
经过两年攻坚克难 , 团队使用原位固态化技术有效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 。 随即 , 庞大的“亲友团”合力把原位固态化技术推上了应用的“快车道” 。
物理所通过对固化体系进行计算提供理论指导、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验验证和工程化放大、怀柔和溧阳团队进行固态电池失效分析……从机理提出 , 到实验验证、工程化放大 , 再到后期失效分析的全流程 , 在“大家庭”的支持下快速完成 。
“固态电池研发的每一个问题都是难题 , 每一个难题都需要团队协作 , 我们团队始终秉持尊重科学、原始创新、深度思考、极致执行、兼收并蓄、一往无前的精神 , 永葆初心、牢记使命 , 坚信一定能实现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步和固态电池的落地 。 ”李泓感言 。
以应用为导向持续研究
眼里有星辰大海 , 脚下有丘壑万千 。 面对固态电池的“火热” , 李泓认为 , 固态电池的研究需要持续优化并解决关键材料和技术、生产工艺和成本等方面的问题 。
他指出 , 目前 , 固态电池还缺乏综合性优良的单一固态电解质材料 。 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核心材料 , 它的综合性能和产业化水平 , 是影响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的关键因素 。
“目前开发的固态电解质材料都存在各自的缺陷或短板 , 在固态电解质选择、电芯设计上还需要寻求综合解决方案 , 扬长避短 。 ”李泓直言 。
【固态电池:“替补”何时成“主力”】
推荐阅读
- 二十年持之以恒“打磨”稀土抛光粉
- 新模型让全球汞排放“有据可查”
- 用只和没有造句 只和没有如何造句
- 日本“全树脂电池”加入新一代电池研发竞争
- 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天机芯”
- 陟罚臧否的陟什么意思 陟罚臧否什么意思
- 忠厚平实的意思是什么 忠厚平实什么意思
- 只挣朝夕不负韶华意思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意思
- 新能源汽车已“成年” 踏入社会要过消费体验关
- 电动汽车如何做到“充电五分钟,续航五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