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祖先直立行走的时间又提前了数百万年

【人类祖先直立行走的时间又提前了数百万年】

人类祖先直立行走的时间又提前了数百万年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栗静舒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驼背、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人在一生中 , 多多少少、或早或晚都会遇到背部问题 。 这些疾病的出现 , 与“两足直立行走”这一极为关键的适应性变化 , 有密切关联 。 当然 , 直立行走也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 包括扩张视野、解放双手、节省能量等 。
图片来源:http://efossils.org/book/step-step-evolution-bipedalism
可是 , 人类是如何演化出直立行走的行动方式呢?直至今日 , 这仍然是古人类学中极难回答的问题之一 。
化石证据还原在猿类成为两足动物之前
近日 , 来自德国的古人类学家玛德琳·波姆(Madelaine B?hme)团队 , 在德国巴伐利亚地区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古猿 , 为人类了解猿类在成为两足动物之前的情况提供了新线索 。 该研究发表在权威期刊《自然》(Nature)上 。
研究者将这种新发现古猿命名为多瑙韦斯猿古根莫斯种(Danuvius guggenmosi)——属名“多瑙韦斯”代表多瑙河 , 该河流曾为罗马帝国北部边境的界线 , 被罗马人则称之多瑙韦斯河 。 种名“古根莫斯”则为了纪念哈默施密德地点(Hammerschmiede Locality)的发现者Sigulf Guggenmos 。
如果说南方古猿代表“从猿到人”的晚期阶段 , 那么多瑙韦斯猿代表的则是早期阶段 。 这种古老的猿类生活在1162万年前 , 比最古老的、直立行走的人属祖先——乍得沙赫人(Sahelanthropus tchadensis)还要早四百多万年 。 因此 , 它们无疑可以为我们再现一段猿类在开始两足行走之前的故事 , 而这段故事显然比想象的还要早数百万年发生 。
本文第一作者的野外发掘照片 , 图片来源:https://uni-tuebingen.de/en/
直立行走起源假说
关于人类古人类两足行走的起源有很多的观点 , 但是一直缺少化石的证据 。 有一种观点认为古人类两足行走源于一种四足动物将双足立于地面 , 类似现存的猴子 , 用手掌、脚掌或者指头做四足运动 。 或者源于一种更倾向于悬挂动作的四足动物 , 类似于现存的黑猩猩 , 通过攀爬、悬挂来活动 。
在地猿始祖种(又称为阿迪)被发现之前 , 研究者们多认为 , 非洲的环境从森林转变为草原后 , 我们的祖先被迫改变了曾经的树栖习性 , 踏上了陆地 , 逐渐演化出直立行走的能力阿迪的生活环境显然是林地 。 然而 , 他们的骨骼形态显示出其具备直立行走的条件 , 所以直立行走这一革命性进程显然发生在树上 。
图片来源:https://docplayer.net/19329512-Step-by-step-the-evolution-of-bipedalism-lesson-overview-intermediate-advanced.html
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 , 欧洲的大猿和人的亲缘关系更近一些 。 这样 , 发现于欧洲、树上栖居的多瑙韦斯猿 , 似乎可以补上这缺失的一环 。
缺失的一环?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猿类在抵达地面之前是如何开始使用后肢走路?
多瑙韦斯猿的材料出土于德国的巴伐利亚州阿尔高地区(the Allg?u region of Bavaria) , 包括手骨、脚骨、脊椎骨以及相当完整的肢骨(胫骨 , 股骨 , 尺骨等) , 这些片段属于至少四个个体 , 包括三个成年人和一个小朋友 , 最完整的化石来自一名成年雄性 。
本次发现的多瑙韦斯猿化石材料,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它们的身体尺寸间于合趾猿(大长臂猿)以及倭黑猩猩之间 , 四肢的比例和倭黑猩猩相当 , 有利于其在树上行走时保持平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