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的行为怎么处理

说到孩子打人的问题,就必然会涉及到孩子被打的问题 。 所以,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关于孩子打人的问题,一直以来比较受争议的原因 。
有人认为:孩子打人是个坏现象,以后可能会有暴力倾向,会伤害他人、危害社会;
也有人表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现在打人没关系;
更有小部分人觉得:打人比被别人打要好,加上自己平时的严加看管,怎么着孩子也不可能做出“作奸犯科”的事儿 。
这几种对于孩子打人的看法,我们到底应该支持哪一种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孩子打人的性质 。
关于打人,我们都知道它是一种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是可以随意打人的 。
按照心理学来说,打人这种攻击性行为,主要分为两类:敌意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
这里动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敌意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所谓敌意攻击,就是故意做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 。 比如说,孩子可能就是看某个孩子不顺眼,就是想打他,故意的,没有原因 。 这种行为就是敌意攻击 。
工具性攻击,则是指为达到一定的非攻击性目的而做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 。 比如说,有人抢孩子玩具,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玩具打了对方,那孩子的这种打人行为就是工具性攻击 。
所以说,如果想知道孩子的打人行为是该被制止还是该被支持,需要看孩子的打人属于具体的哪种攻击性行为,是什么性质的,然后再针对性对待 。
其次,我们应该知道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打人行为
一般来说,2-4岁左右的孩子最容易出现打人的行为,尤其是打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自我意识萌发,凡事必须满足“我” 。
媛媛的女儿刚刚两岁,总想玩厨房里的菜刀,想模仿媛媛切菜、做饭 。 一旦媛媛拒绝,不满足她的要求,她就会又踢又踹 。
所以,每次媛媛都会将厨房里的道具收好,让女儿看不到 。
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很好的表达自我感情和意愿 。
比如孩子就是想去动物园看动物,但是家长偏偏理解成了去钓鱼,孩子情绪不好,也会出现打人泄愤的行为 。
模仿他人,觉得好玩 。
电视节目里的打人情节,孩子觉得好玩也会单纯的模仿 。
前段时间特别火的《都挺好》里,苏明成暴打苏明玉的情节被媛媛女儿看到了,结果第二天她就开始捶打她的玩具熊 。
吸引他人注意
孩子第一次出现打家人的行为时,家人通常都会愣一下,孩子会觉得自己被注意到了,所以为了吸引家人注意,他也会出现打人的情况 。
这一点,动妈深有体会——一次宝宝不小心手拍姥姥脸上了,正和我们聊天的姥姥愣了一下看了他一眼,他呆了一会儿,然后又故意打了姥姥一下,开始哈哈笑 。
这些情况下的孩子,对“打人”是无意识的,因为不具备欺负的性质 。 但是,父母仍然需要注意引导,让孩子学会其它更加温柔的方式来表达 。
除此之外,还有几种孩子会出现打人行为的原因,主要出现在3-7岁孩子之间 。
安全感受到威胁
这个表现最多的就是孩子间争抢玩具或者发生言语冲突时 。
【孩子打人的行为怎么处理】邻居的女儿在学校将同桌打了,原因是:同桌说她“你妈妈不好看,没我妈妈漂亮”,然后两个孩子起了争执,在同桌拽她马尾辫时,她伸手拽住了同桌的书包,踹了同桌几脚 。
推荐阅读
- 孩子的社交力怎么培养
- 怎样提高孩子的情商
- 家长怎么跟孩子谈钱
- 如何帮助孩子正确用手机
- 初中叛逆期的孩子不爱写作业怎么办 初中叛逆期的孩子不爱写作业怎么办呢
- 电脑突然重启 电脑突然重启是
- 科普:植物也会“打喷嚏”传播疾病
- 梦到被坏人追打 梦到被坏人追打的意思
- 微博网页版怎么打开
- 把人打伤了要赔偿哪些费用 把人打伤了如何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