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基因编辑婴儿惹争议:到底触犯了哪些边界?


首例基因编辑婴儿惹争议:到底触犯了哪些边界?



静静/文
“一对基因经过修改的双胞胎婴儿已于11月健康诞生 , 基因编辑使她们将来可能具有天然抵抗艾滋病的能力 。 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 , 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 ”
11月26日一则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的发言就像投入河中的石子激起了产业界、科学界、媒体甚至广大人民群众的讨论 。
基因编辑 , 无论是在人类医学、动植物育种还是药物筛选领域 , 都备受争议 , 除了技术层面的争议之外 , 更多的是伦理道德层面 。 然而 , 这个被视为“禁区”的领域 , 因为贺建奎的这一举动 , 突然之间又回归大众视野 。
网易科技第一时间询问相关专家并综合了以往采访的科学家的看法 。 百家争鸣 , 供大家参考 。
世界著名心脏病学家、美国国家医学院院长曹文凯
对于基因编辑研究 , 曹文凯在接受网易科技采访《科学家说》时表示:基因编辑的时候 , 从人身上获取基因来治疗疾病 , 现在在临床上已经开始在研究了 。 但对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现在争议的关键 , 因为一旦在胚胎做就会影响人的一辈子 , 甚至是未来几代人 , 所以这个问题现在还在讨论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组组长王皓毅
王皓毅也曾对网易科技表示:基因编辑技术在整个行业来看 , 是一项非常具有前景的技术 , 而对于普通大众而言 , 更是有着其他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 , 一旦普及 , 对人类的意义将是巨大的 。
“关于监管性问题方面 , 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 我不是很想强调风险的问题 , FDA已经明确表明 , 不会监管基因编辑的蘑菇上市 , 这是一个已经批准的事情 , 我认为更客观的态度应该是 , 更多的去管一项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不要管这个东西如何产生 。 ”王皓毅表示 。
不过 , 对于贺建奎“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 , 王皓毅在接受《知识分子》所属《赛先生》采访时认为:科学、技术和伦理上多个问题需要解决 , 这三方面的问题一个都还没有解决 。 技术方面 , 如何确保无嵌合的一细胞期完成精确基因编辑 , 如何全面检测潜在脱靶位点 。 科学方面 , 如果确保引入的CCR5突变在受体胚胎的遗传背景下有良好的效果而没有其他严重副作用 。
分子生物学家王喜萍
王喜萍对此接受网易科技采访时表示:“基因编辑的脱靶效应会产生错误编辑 , 虽然概率不大 , 但在人身上还是无法容忍的 , 万一产生残疾婴儿 , 伦理道德上无法容忍!”
遗传学家 , WHO遗传病社区控制合作中心主任、国家产前诊断专家、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和遗传与生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尚志
黄尚志向网易科技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这更多是)伦理的挑战 , 还是胚胎操作 , 与克隆人差别不大 。
中科院生化细胞所研究员李劲松
李劲松在接受《知识分子》所属《赛先生》采访时表达了很强烈的反对态度:“不可思议 , 完全不能接受 。 ”
果壳网编辑、科学松鼠会成员、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博士生“Ent_evo”

推荐阅读